汝州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因北汝河贯穿全境而得名,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总人口120万,辖21个乡镇街道,459个行政村,是平顶山市下辖的县级市,也是河南省十个省直管县试点之一。汝州是历代郡州治所。从公元606年的隋朝设立汝州以来,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区划名称 | 汝州市 |
---|---|
行政级别 | 省直管市 |
区划代码 | 410482 |
辖区面积 | 1573 km2 |
人口数量 | 109.05 万人 |
车牌代码 | 豫D |
电话区号 | 0375 |
邮政编码 | 467599 |
行政驻地 | 汝州市丹阳中路72号 |
气候条件 | 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
地理位置 | 河南省中西部 |
汝州市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 | 区划代码 | 面积 |
煤山街道 | 410482001 | |
风穴路街道 | 410482002 | |
钟楼街道 | 410482003 | |
洗耳河街道 | 410482004 | |
汝南街道 | 410482005 | |
紫云路街道 | 410482006 | |
寄料镇 | 410482101 | |
温泉镇 | 410482102 | |
临汝镇 | 410482103 | |
小屯镇 | 410482104 | |
杨楼镇 | 410482105 | |
蟒川镇 | 410482106 | |
庙下镇 | 410482107 | |
米庙镇 | 410482108 | |
陵头镇 | 410482109 | |
纸坊镇 | 410482110 | |
大峪镇 | 410482111 | |
夏店镇 | 410482112 | |
焦村镇 | 410482113 | |
王寨乡 | 410482202 | |
骑岭乡 | 410482207 |
汝州市建置沿革
先秦时期
夏(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 ,据《尚书·禹贡》载,夏王朝首开区域建置和地方行政体制之端,按居民居住地划分为九州。时汝州境有霍邑(在汝州市西南)。属豫州。
商(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初为霍邑,后为诸侯国霍国,管辖南到伏牛山,东到禹州,西至嵩县,北至登封一带。仍属豫州。
西周(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 霍国仍为诸侯封地。属东都王畿。
东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 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时,霍国及其东北部的梁邑,为王畿之地。后戎蛮兴起,建有戎蛮子国,将梁及霍纳入其国。周敬王二十九年(前491年),楚国攻陷戎蛮子国,梁及霍遂属楚。
战国(前475年至前221年)初,郑打败楚,梁(含霍,下同)隶郑。周烈王元年(前375年),韩灭郑,改梁叫南梁(以别于陕西韩城南部的少梁)。时南梁附近又出现一些人口集中的较大聚落或城邑,如阳人聚(在今汝州市西)、(dàn)狐聚(在今汝州市西北)、赫人聚(在今汝州市西南)、注城(在今汝州市西)等。南梁及附近诸聚落、城邑隶韩。周显王二十八年(前341年),魏攻韩,战于南梁,韩五战五败,南梁遂属魏。周赧(nán)王五十九年(前256年),秦昭王灭西周,南梁及附近诸聚落、城邑属秦。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灭东周,置三川郡(治洛阳,在今洛阳市东北),南梁及附近诸聚落、城邑隶三川郡。
秦汉两晋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管理。在汝州西部置梁县,归三川郡管辖,东部置郏县和阳城县,归颍川郡(治所在今河南禹州)管辖。
汉承秦制,汝州西部仍为梁县,公元前206年将三川郡改为河南郡,梁县归属河南郡。公元前113年在尚庄乡榆庙村一带置承休国,安置周的后人姬嘉。公元前112年在小屯一带置成安国。
东汉改河南郡为河南尹,梁县属河南尹。
三国仍为梁县,为魏国的司州河南尹管辖。东南部的小屯一带归豫州的颍川郡管辖。
公元280年,司马炎在洛阳称帝,历史进入西晋。将河南尹分为河南郡和荥阳郡,汝州仍为梁县,归河南郡管辖。东部小屯一带归襄城郡管辖。
东晋十六国时隶属频繁。公元317年,属东晋,后归前赵;公元365年属前燕,隶河南郡;公元369年属前秦,隶豫州河南郡;公元395年属后燕,隶豫州河南郡;公元409年属后秦,隶豫州河南郡;公元417年属东晋。
公元420年,历史进入南北时期,政府为扩大自己的虚名滥设州县。汝州的建制随北朝的变迁而变动。北魏时汝州属司州归中央直辖,公元494年在今汝州城设南汝原县,公元527年在今杨楼梁故城置汝北郡,后在今庙下东注人城置治城县,在霍城置石台县,在今小屯成安城置东汝原县,汝北郡从西到东共领石台、梁县、治城、南汝原、东汝原五个县。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汝州属东魏。同年改南汝原县为汝原县。公元539年,恢复汝北郡,在承休国旧地置承休县,移郡治至承休县;公元543年,改汝北郡为汝阴郡,废治城县入梁县。公元577年改汝阴郡为和州。
隋唐时期
隋文帝开皇四年(公元584年)置伊州,隋炀帝大业初改伊州为汝州,治梁县城。大业八年,移承休县至汝原县,废汝原县。改汝州为襄城郡,治承休县城,领承休、梁、阳翟、东汝原、汝南、鲁、 城八县。
唐汝州建制多变:公元621年,改襄城郡为伊州,领承休、梁、郏三县;公元627年,移梁县衙于承休县,撤承休县,把鲁山划为伊州;公元634年,改伊州为汝州,领梁、郏城、鲁山三县;公元695年,在今宝丰置武兴(后改龙兴)县;公元712年在今临汝镇置临汝县;公元738年,划许州襄城县来属,改汝州为临汝郡,属都(指东都洛阳)畿道,领叶、襄城、郏城、鲁山、龙兴、临汝七县。公元758年,改临汝郡为汝州。唐时汝州为东都洛阳东南门户,设东都畿都防御使,驻有重兵防守。
五代时汝州先后归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建制随唐制,仍为军事要地。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改临汝县为临汝镇,入梁县,汝州领六县。
宋元时期
宋代汝州建制仍袭唐制,公元1105年划郏县归颍昌府。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升汝州为陆海军节度,属京西北路,领梁县、襄城、叶县、龙兴、鲁山五县。
公元1127年,汝州被金占领。汝州属南京路,金中央直辖,领梁(含今汝阳)、郏城、鲁山、宝丰、叶县、襄城六县。公元1207年,划襄县属许州;1208年,划叶属裕州。
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形成了军政合一的省一级地方建制。汝州属河南江北行省南阳府管辖,领梁、郏县、鲁山三县,宝丰废县为镇,归梁县管辖。
明清时期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对元行省作了大的改革,改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只管民政,但人们习惯上仍叫行省,简为省,省下设郡(州)、县。汝州仍为南阳府管辖,将梁县省入汝州,领郏县、鲁山两县。1475年4月,在汝州东南设宝丰县,汝州领三县。1476年9月,时任兵部左侍郎的汝州人滕昭,以汝州距南阳太远给群众生活带来不便为由,同好友河南布政使原杰联名奏请宪宗皇帝朱见深,将汝州从南阳分出由省直辖,汝州成为河南唯一一个由省直辖的直隶州,由县级州升格为府级。同年12月,在汝州西部今汝阳县城附近置伊阳县,划原嵩县、鲁山、汝州的部分地区为伊阳地,汝州领鲁宝郏伊四县。明中央掌管吏治的按察使司在地方设立四十一个按察分司,叫巡道,河南有二,分别叫河南道、河北道,河南道驻汝州。
清朝沿袭明制,汝州直隶州的地位没有改变,领鲁山、宝丰、郏县、伊阳四县。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汝州隶河洛道,仍领四县。
1913年,地主实行省、专区、县三级管辖,改直隶汝州为临汝县,归许昌专区管辖。
1947年属豫西五专区。
新中国时期
1949年仍归许昌专区,1951年将大小张庄和磨冢营村划归宝丰县管理辖。
1954年10月改隶洛阳专区管辖。1986年,撤专区建制,实行市(地)管县,改隶平项山市。
1988年8月改临汝县为汝州市,属省直辖,计划单列,由平顶山市代管。
1993年被确定为河南省改革开放特别试点县(市)、2001年被确定为河南省加快城镇化进程重点县(市)、2004年被确定为河南省经济管理扩权县(市)、2006年被确定为河南省畜牧业发展重点县(市)。
2010年被省政府省发改委确立为河南10个省直管试点扩权县市之一。
2014年1月1日全面实行省直管体制。
汝州市地理环境
位置
汝州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3°56′--34°20′,东经112°31′--113°07′。在省会郑州市西南124公里,平顶山市西北75公里处。汝州市东与禹州、郏县接壤,南与宝丰、鲁山毗邻,西与汝阳、伊川交界,北与登封相连。
境域
汝州北靠巍巍嵩山,南依茫茫伏牛,南北山连绵起伏向中部延伸,形成了丘陵和河川相间的地貌。山地丘陵面积123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8.1% ,平原面积33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1.9% 。北汝河自西向东南穿境而过,境内全长45公里,宽500--1500米,有大支流9条,向南北山呈鱼翅状分布。河滩总面积约10.1万亩。汝州地面高程海拔最高的岘山为1165.8米,最低的小屯镇路寨村东北为145米。
气候
汝州市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暖和气温回升快,干旱少雨;夏季炎热,雨量集中,多东南风;秋季凉爽、天气晴朗;冬季寒冷,雨雪稀少,多西北风。1989--2000年间,年平均气温为15℃,最高温度40.7℃(1992年6月9日),最低温度-15.8℃(1990年2月10日)。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58.8小时,年平均无霜期为226天。年平均降水量为606.5毫米,最多年份935.2 毫米(2000年),最少年份417.0毫米(1991年)。
汝州市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汝州市已探明矿产资源共有42种。主要矿种有:煤、铝土、铜、铅、锌、金、水泥灰岩、铁、大理石、白云岩、高岭土、叶蜡石、矿泉水、玄武岩、梅花玉、磷矿石等。其中煤炭尤其丰富,素有“百里煤海”之称。地热水资源丰富,汝州温泉含有丰富的锂、锶、钡、铈、锗、钙、钨及偏硼酸、偏硅酸等50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可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洗浴、采暖、工农业生产,是理想的天然热水资源,为国内医疗价值较高的高热复合矿泉。铝土、水泥灰岩、储量在河南省占有重要位置。
水资源
汝州市境内地表水资源量多年平均为2.92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约1.31亿立方米。
汝州市人口民族
人口
2016年末全市总人口108.36万人,常住人口93.60万人。出生率13.5‰;死亡率7.1‰;自然增长率6.4‰。城镇化率达到43.31% 。
2018年,年末全市总人口109.64万人,常住人口96.84万人。出生率12.3‰;死亡率6.84‰;自然增长率5.46‰。城镇化率达到47.24% ,比上年末提高1.99个百分点。
年份 | 总人口 | 常住人口 | 城镇化率 |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增率 |
2013年 | 106,54万人 | 93.27万人 | 37.68% | 12.07‰ | 7.10 ‰ | 4.97‰ |
2014年 | 107.1万人 | 93.33万人 | 39.40% | 12.28‰ | 7.01‰ | 5.27‰ |
2015年 | 107.67万人 | 92.60万人 | 41.26% | 12.36‰ | 7.09‰ | 5.27‰ |
民族
汝州市有回、满、蒙古等22个少数民族成份,有少数民族群众4057人,其中回族人口3689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1% ,少数民族群众居住呈现“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主要分布在全市八乡镇、街道的九个行政村。
汝州市历史
曲剧
曲剧是河南省本地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旧时也称高台曲或曲子戏,有些地区又称南阳曲子。汝州是中国曲剧的发源地,1983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 河南曲剧”条目的释文载:河南曲剧是“由坐班清唱的河南鼓子曲中杂牌小调与民间歌舞踩高跷相结合,于一九二六年经临汝县农民同乐社搬上高台,发展成为曲剧剧种的。”河南曲剧是由高跷曲子发展而成的;而高跷曲子则是清朝光绪初年,洛阳王凤桐先生,把当地以舞蹈为主的高跷,和以茶馆、坐班清唱,配以伴奏乐器,以自唱自乐为主的小演唱融为一体而成的。2009年5月18日,首届中国曲剧艺术节在曲剧发源地——河南省汝州市开幕。中央电视台7套《乡村大世界》也亲临汝州对这样盛况进行报道。2011年9月6日,第二届中国曲剧艺术节在汝州市隆重开幕,开幕式上,中国剧协授予汝州市“曲剧之乡”称号。历史文物
1978年出土于汝州,珍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鹳鱼石斧图陶缸》被称为“中国最早的国画”,距今已有6000年历史,以其宏伟的气势体现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美术创作上的最高成就。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67件不可移动文物之首。汝瓷、汝石、汝帖并称“汝州三宝”,久负盛名,汝瓷位列宋代“汝、官、钧、哥、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节日庙会
汝州节会活动较为丰富,分为庙会、春会、时令会、物交会等地方特色浓郁,深受群众欢迎。
汝州的庙会历史悠久。庙会既是民间贸易交易的主要形式,又与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具有重要联系,同时又是老百姓亲朋聚会、文化娱乐的一种载体。
庙会一般在庙宇附近,故又称古刹会。旧时大小庙宇遍及汝州城乡,仅城区就有20余处。全市有200多处,且各有特定的会期,让当地群众或远方香客朝庙进香,诵经念佛,甚至边念边舞,煞是热闹。旧时较大的庙宇前都建有戏楼,每逢该庙会期,便请来剧团演出,有时竟请两台以上进行对戏(比赛),给庙会助兴。
民国以后,由于庙宇的毁废与改建,大多已不存在,庙会会址多移至附近村庄,并以村名呼之。如骑岭乡四月十五原为金刚寺会,因该寺改建为原临汝县园艺厂,会址就移到附近的许寨村,改称许寨会。只有一部分庙宇仍保持着庙会。赴会人员大多是探亲会友、烧香拜佛,其次才是货物贸易和娱乐活动。
汝州市旅游资源
景区
汝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市旅游景点单体达到852个,其中优良级252个,省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个。主要风景名胜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年古刹风穴寺,既有北方寺院的独特风格,又富有南方园林特点,其中唐塔、宋钟、金殿被列为三大国宝,素有“八大景、七十二小景、三十六福地”之称。“古汤温泉”景观绮丽,久负盛名。
大红寨地质公园,是以峡谷陡崖剥蚀地貌、典型地质剖面为主,水体为辅,人文景观和生态景观相互辉映为特色的综合性地质公园,是“一山两气候,八里不同天”的奇异景区。汝州怪坡,上坡如下坡,下坡如上坡,堪称中原一绝。怪坡文化苑与风穴寺、塔林、风穴寺国家森林公园、夷园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成为人们探秘、观光、旅游、度假的综合景区。
紫云山景区内群山逶迤,古寺静幽,水秀石奇,景象万千。蒋姑山景区包括自然风景游览区和地质遗迹游览区,结合摩崖石、亭、榭、廊、台等园林建筑,景观丰富。
岘山海拔1165.8米,为汝州众山之冠,云缠雾绕,幽雅神秘,植被茂密,蓊郁苍翠,“地河”时隐时现,美不胜收。
特产
汝州粉皮是河南汝州市的传统特产,始创于清道光二十年间的城关西街水坑沿田家有家,距今已有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了。汝州粉皮以优质绿豆为原料,纯手工艺水磨绿豆淀粉精制而成,工艺考究,味道鲜美。以其色泽嫩白透明,质薄如纸,韧强味鲜,营养丰富,利口消腻,食用方便而颇负盛名,它性平且凉,食之具有清热解毒、益气明目之奇效。属于豫菜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