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集评

太原市各地特产一览表 太原市特产有哪些土特产

太原市特产有哪些土特产

太原特产,是指太原特有的或特别著名的产品,具有太原文化内涵或历史,亦指只有在太原才生产的一种产品。广义的特产,不仅包含着农林特产,也包含矿物产品、纺织品、工艺品等。

太原市各地特产一览表

地区特产
迎泽区太原市家常膳食  太原市风味小吃  太原市饮食名老字号 
清徐县清徐葡萄  清徐老陈醋 
阳曲县阳曲名优特产  阳曲小吃 
娄烦县娄烦磨擦擦  娄烦圪搓搓  娄烦莜面鱼鱼  娄烦栲栳栳  娄烦软米油糕 

下面是太原市各地特产简介,一起看看吧。

太原市家常膳食

迎泽地区居民传统主食多以面食为主。面食花样甚多,有调和面、浇菜面、浇肉面、打卤面、炸酱面等。主食以高梁面、玉米面、豆面等为主,莜面、荞面、白面次之。副食主要是猪肉、冬季为羊肉;蔬菜有白菜、胡萝卜、马铃薯和南瓜;春夏秋季吃新鲜菜,冬季则吃贮藏菜或经腌制的酸菜和咸菜。

面食品样甚多,有高梁面即高梁面加榆皮面拌和而成,通常多吃剔拔股、擦圪斗、疙垛儿;

玉米面常食窝窝头、煮圪塔和糊糊饭;

莜面则多蒸食疙垛儿、靠老儿;

荞面多吃疙垛儿和灌肠;

豆面则食擀面条和流尖;

包皮面是白面内包高梁面或玉米面擀面条或切为斜块煮食;

三合面俗称“三齐王”,是白面豆面高梁面混合而成,可吃擀面、扒面、削面、擦面、剔尖、毛耳朵等多样面食;

至于白面食品种类更多,大致可分为三类:蒸煮类有擀面、削面、拉面、扒面、剔尖、疙垛儿、揪片儿、饺子、包子、馒头、花卷儿、蒸饼、稍梅等;

烧烤类有烧饼、烙饼、煎饼、干饼、馅儿饼、葱花饼、脂油饼、发面饼、盘旋、疤烧饼、油摊摊、帽合子等;油炸类有油条、油麻花、油柿子、油炸馒头、油炸饼等。

这些白面食品花样甚多,美味可口。

太原市风味小吃

区域内常见的风味小吃有以下几种:

元宵 糯米面滚制,以白糖、冰糖、桃仁、花生仁、玫瑰、芝麻等混合为馅,把馅切成一厘米大小块状,放在糯米面中,用小笸箩前后摇晃,滚成杏般大小即成。滚动时要浇一次水加一次面,要滚的结实浑圆,无痕无缝。煮熟后即浮于水面,带汤食用,柔甜可口,别有风味;也可油炸食。区内以老鼠窟元宵最负盛名。

老豆腐 将黄豆泡开,磨成豆浆,过滤去渣,倒入开水锅内,点百膏或卤水成块糊状即成。食时佐以韭菜花、辣椒油、盐水、香油等调味,为早餐的营养食品。

灌肠 荞面用水分次调成糊状,加五香调料,放大盘碟中蒸制而成。以掺入猪血者最为上品;冷热均可食;冷食时切成条块,以醋、盐、蒜泥、辣椒、葱佐味,香味可口,别有风味,为下酒佳品。

清和元头脑 “头脑”是山西特有的一种清真小吃,为汤状食品。在一碗汤糊里,放上三大块肥羊肉,一块莲菜,一条长山药。汤里的佐料有黄酒、酒糟和黄芪。品尝时可以感到酒、药和羊肉的混合香味,味美可口,越吃越香。特点:益气调元,滋补虚损,活血健胃,富有营养,具有抚寒喘和强壮身体、延年益寿的作用。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每年农历白露到立春期间,太原市各清真饭店大都有“头脑”上市,但“清和元头脑”的最有名气。

鸡蛋醪糟 太原的特色小吃,荣茂园海子边小吃部的鸡蛋醪糟久负盛名,至今流传着“海子边醪糟王,美酒不如醪糟强。”尽管全国不少地方都有鸡蛋醪糟,但味道大不相同。相传赵匡胤弃文习武,东渡黄河到绛州,无钱无粮饥饿难耐。店家看他气宇不凡,做醪糟给他。赵匡胤不知何物,店家说:“糟汤而已”。后来赵匡胤做了皇上,思念“糟汤”,请店家赴京再制,并说“糟汤酸甜爽口,酒香沁脾,以后就改叫醪糟吧。”金口玉言,醪糟之名遂传,沿袭至今。

太原市饮食名老字号

清和元饭店 始于明末清初,当时是南仓巷朵家经营的一个无名小吃店,后爱国志士傅山激于对清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的义愤,拒绝做官,舍弃家园,寻医问药。进行反清复明活动。他把为母亲早点食用的“八珍汤”的配方,交付这家饭店,如法制售,并题写“头脑杂割清和元”的牌愿,唤发人们爱国主义激情。“清和元”从此成为店名。到清道光年间,朵林风经营时,饭馆已建成二层楼房。雇工20余名,聘请名师烹调,生意兴隆,开设夜宴,往往通宵达旦,并开展送货上门业务。辛亥革命后。清和元声名日盛,不少菜肴冠于京津一带,解放后,人民政府邀回高四货等经验丰富、手艺独特的老厨师于1956年重建饭店,迁址于桥头街,名声得以流传。现迁于柳巷铜锣湾北侧,被评为“中华老字号”。

认一力饭庄 太原市有名的穆斯林饭庄,驻桥头衔156号,为伊斯兰风格的三层建筑,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整个饭庄可同时容纳450位顾客就餐。1930年由安良田先生创建。因安先生信仰伊斯兰教,从伊斯兰教文“认主独一”与“主力无究”抽出“认一力”三字作为店名。经营清真菜肴,主要有烧、烤、烩、炸、烛60余种菜肴和涮锅子。最有名的是认一力蒸饺,有健脾开胃,活血养心的食疗功效,1957年被评为太原“十大名吃”之一。1986年在山西省国际锣鼓节和中国第二届民间艺术节上被评为“十大风味小吃”。

太原面食店 位于解放路5号(近迎泽大街),以经营山西面食和晋菜为主的特色风味饭店,兼营旅馆业务。始建于1976年秋,隶属太原市服务局,是全市唯一的被市政府命名的“并州面食宴”餐馆。以经营中低档饭菜,面向工薪阶层为经营宗旨,保持剔、削、擀、搓等各种面食操作技法,并不断研制新的品种。其代表菜“并州面食宴”达到108个品种。其它名菜有通州饼烧羊肉、刀削面、脂油葱花饼、长寿素包、并州包子王等。

天津包子铺 位于上马街与五一路交叉路口东南角,是太原市久负盛名的综合性服务的老字号国有企业。清末,河北省武清县杨村镇高贵友师傅 (乳名狗不理),以其高超的技艺摸索出三兑面的特殊制皮方法,制出的包子具有皮薄、馅嫩、有咬劲,满嘴香的特点。1935年狗不理包子铺的师傅邢立河、邢立清、邢桂林和张润清在天津张庄大桥兴池胡同口,开设福聚成天津包子铺,1956年响应支援重工业城市的号召,经中商部批准迁来太原市五一路145号继续经营,倍受太原人民的欢迎。随着经济的发展,天津包子铺发扬科学的创新精神,大胆改革,使天津包子系列化,制作投料标准化、规范化,现已经营包子二十余种,有海八仙包子、素八仙包子、肉八仙包子等,经营范围不断扩大。

安乐园饭庄 位于五一路43号,始建于194l年,为太原市五大清真饭店之一,有职工150人,回民占60% 以上。饭庄一楼主要经营大众清真菜肴,设有雅座;二楼装饰考究,富有民族特色。经营以涮羊肉、中高档饭菜为主,锅塌肉、扒羊肉、铁板羊肉等全羊大菜深受顾客喜爱。其主食中的芝麻麻花、羊肉水饺、牛肉蒸饺、白皮酥、玫瑰饼、密食、豆包誉满三晋。

聚和长饭店 位于解放路南段西侧,占地面积200平方米,现有职工32人,属迎泽区国有企业。1952年由8人合股经营,1981年从半坡街南口迁至现址至今,曾以经营通州饼子享誉并州城。

鸿宾楼烤鸭店 位于解放路与开化寺街交叉口东南侧,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为二层楼建筑,有职工100余人。由驰名中外的北京全聚德烤鸭店引进技术,烤炉采用全聚德挂炉,并有各种机械35台,既保持了历史传统技术,又采用当代最先进的烤法,操作基本上达到最新水平,现有三级以上厨师21人。除主营北京烤鸭外,并有牛羊肉菜、鸡鸭、山珍、海味、冷荤素菜及涮羊肉、头脑、高档冷饮、各种名菜名吃达200多种,名点食品有酥合子、宣化饼、菊花酥、稍梅、小笼蒸饺等40余种。其中鸿图北斗鱼、五子扒鸡、茄子鱼扇、多味大元宵、生炸油糕等,深受广大顾客好评。

恒义诚甜食店 太原市闻名的老字号,地处钟楼街,生产的“老鼠窟”元宵,皮绵中有粘,馅甜中有香,色泽洁白鲜亮,配料讲究,风味独特,是太原市十大名吃之一,在历年元宵评比中名列前茅,有”味压群芳”、“誉冠并州”的美称。由恒义诚甜食店的创始人太原市松庄村人申友(乳名三货) 1931年创办,他为人忠厚肯干,诚心好学,年青时在食品店做季节工,学会不少做食品的技术。1928年,年仅18岁的申三货就在按司街、钟楼街一带摆摊卖元宵,维持生活。到1931年,生意兴隆,将隔壁肉铺的三间门面接过来扩大门面,取名恒义诚元宵店,从此生意更趋兴旺。由于地处老鼠窟巷口,人们就称之为“老鼠窟”元宵。1954年申三货病故,其子申贵生、申福生继承父业,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文革”期间曾一度改名“红卫甜食店”,1984年又恢复了恒义诚店名。

杨记灌肠店 创业者杨永财,1981年初期仅在人行道旁搭一个小布蓬卖灌肠、凉粉、莜面和面皮。1986年杨永财在食品街北口西侧设店营业。由于所制灌肠质量精、配料全、注重卫生、质量,货真价实,薄利多销,适口于民,所以十余年来,深受群众好评,所制灌肠,还远销临汾、大同、西安、北京等地。1991年在山西国际锣鼓节、中国第二届民间艺术节上被评为“山西风味十大名吃”。

双合成食品店 创建于1912年(民国元年),以生产糕点、月饼等著称。民国元年“双合成”店址设在北司街,约一年后迁至大剪子巷,经营水果、罐头、盒装饼干。1929年(民国18年),迁至柳巷,并由当时著名书法家孙焕仑先生题写金字黑底“双合成”,牌匾悬于门首,此时经理陈步云聘请两名特级技师,开始自产月饼、点心,质量精益求精,“双合成”名气日盛,生产的糕点、月饼已达一百三十余种。

六味斋酱肉店 位于柳巷南路北口东侧,地处繁华闹市区,占地面积160平方米,现有职工24名,始建于1926年,是由北京的天福酱肘店、铺云路肉店和天津天盛肉铺等肉店出来的三名徒弟同石家庄一名商人合伙在太原建立的一间熟肉铺。因制作成品色泽鲜亮,软烂嫩香,所制酱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素有“味压三晋”、“香冠群芳”之称,名扬省内外,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尤其节假日更是顾客盈门。

益源庆醋厂 位于宁化府巷内,占地面积1340平方米,是一个前店后厂本市久负盛名的陈醋名厂。最早开业于1869年,距今约120余年,益源庆的陈醋选料精细,色泽黑褐,体态清亮,不混浊,不沉淀,入口甜、绵、香,含酸量6.5度以上,浓度9至10波美,是脍炙人口、极受赞誉的佐餐佳品,为太原市十大名产之一。

老香村食品店 位于钟楼街东端南侧,驻钟楼街2号,创建于1925年。其前身是谷香村,1926年由王庆丰等11位股东协商接收了“谷香村”旧店铺,并取名“老香村”,请赵铁山(名昌燮)先生书写号匾和批匾,生意兴隆,除派人长驻天津、石家庄接运货物外,经常派人到北平、汉口、上海、浙江等地采购各种原料,并以高薪聘来上海糕点师传授技艺,第二年品种由70余种增加到400余种。文化大革命时,改称“人民食品店”,1981年7月1日恢复老字号。商店自产自销南味、本地和东路味食品。

乾和祥茶叶店 始建于1917年,位于太原市商业闹市的按司街30号,1988年迁到钟楼街103号,1984年在桥头街7号开设了“乾和祥”二部,1987年乾和祥茶叶店从钟楼街路南老址迁到咫尺的路北新址51号。“乾和祥茶庄”遵循“要卖茶,三分雅”的古训,店堂雅致,“乾和祥”三个字是20世纪初天津著名书法家华世奎所书,用瓷釉彩砖镶嵌而成。该茶庄一度为山西省最大的茶庄,与北京的“源长厚”、天津的“振兴德”等同列我国八大老字号茶庄,其独有的近百年的传统技艺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徐葡萄

位于太原盆地的清徐县,地壳运动给它遗留下堆积的黄土和洪积冲积物。这里山麓多涌泉,平川地潮湿。而断崖、山地与平川相衔接的特殊地段,又影响着对于周围环境的阳光、热量、水分和养分的分配,产生了非常宜于葡萄这种落叶木质藤本的生长繁殖区域。清徐果农在漫长的农事活动中,早已摸索到这一自然规律。他们祖祖辈辈在这里发展葡萄生产,精心培植了龙眼、黑鸡心、玫瑰、屏儿等二十多个品种,历史上最高年产量达到一千多万斤。清徐县,早已成为山西省葡萄的集中产区,也是我国葡萄的主要产地之一。

清徐葡萄的特点是。皮薄、粒大、糖分高、味道甜。色彩美丽鲜艳。全县种植的葡萄,解放前有十八个品种,解放后引进三十多个新品种,现在栽植的有五十多个品种。葡萄主要有白、紫、黑三色。白色的,如水晶白玉;紫色的,似颗颗玛瑙;黑色的,象串串宝石。此外,还有珊瑚般红色的,金子般黄色的,朝霞般粉红的。一般说,每粒大约有七、八分长和四至五分的圆径。它们的果汁象蜜糖一样甜,具有浓郁的香味儿。尤其是屏儿,成熟后可以剥去表皮,切成薄片再吃;还可以入瓢煎炒,做成下酒的佳肴。主要品种黑鸡心,果穗大,平均重四百四十八克,圆锥形;果粒着生紧密,平均重四点五克,鸡心形,果粉厚,黑紫色;果肉淡绿色,柔软多汁,含糖量17% 左右,含酸量1.5% 。

葡萄,在我国史书记载中也写作“蒲陶”或“蒲桃”,原产于欧洲、亚洲西部,北非洲和北美大西洋沿岸。相传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从大宛国带回来的。《齐民要术》上说,“汉武帝使张骞至大宛,取葡萄实,于离宫别馆旁种之。”据载,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酒是葡萄酒。一九六七年在法国南海岸的一个海湾的十八米深的海底沙层中,发现了一条二千年前古罗马的沉船。船上的数千个双耳陶瓶里盛着葡萄酒。这些埋藏在水下经过了两千年的葡萄酒,味道越发醇厚香甜。唐朝时山西省的著名诗人王翰,是并州晋阳人。他与陶《凉州曲》诗中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名句。据《晋书·地理志》记载:“汉改雍州为凉州”。为此,从王翰的生活环境、活动场所以及写诗的背景分析,清徐县种植葡萄的历史相当悠久。

很早以前,清徐县(当时称清源)大批出产的葡萄干,以粒大饱满无坏粒和干净无杂质而行销东北三省、北京、天津、上海和武汉等地。葡萄干系用葡萄熏制而成,分黑白红三种:红色的圆形带酸味;黑色的呈圆锥形,味甜;白色的长圆形,味甜。一九三五年,这个县销售葡萄干七十三万九千五百斤;一九三八年销售四十万斤;一九五O年销售十万斤。解放后,这个县宜于发展葡萄的村庄,大量插条、压条,扩大了葡萄园的面积,盛夏或者深秋,清徐县的云梦山脚下,一架架长满掌形叶片的葡萄,好似撑开了一把把翠绿色的雨伞,把整个山区遮盖得严严实实,全县葡萄生产得到很大发展,总产达到一千多万斤。但是,十年浩劫使发展起来的葡萄遭殃了,栽植面积减少到三千九百五十九亩,总产量下降到一百六十三万斤。查明技术原因,大体有三个方面。大量施用农药,杀死了山峰和黄土蜂,也使集体和个人饲养的蜜蜂猛减。亿万年以前,地球上刚刚出现裸子植物时,昆虫极少,植物凭风力传粉受精;当被子植物出现后,昆虫大量繁生,虫媒花由昆虫完成传粉受精的作用。葡萄是总复状花序,呈圆锥形,必须由蜜蜂进行传粉,否则不能繁殖后代。(二)各社队大量砍伐了玫瑰、屏儿等不同的葡萄品种,单留下了黑鸡心葡萄这一高产品种。使这种自花不孕的雌性花葡萄失去了异花授粉的机会,出现了葡萄颗永远只有米粒大小的“珍珠玛瑙”现象。据清徐马峪公社反映:光这一原因该公社一九七九年就减产葡萄二百五十万斤,全社人均减少收入三十五元。(三)微量元素在葡萄体内虽然含量很少,但象钼、硼、锰、锌、铜、铁、钴等微量营养元素缺一不可。否则,必将影响光合作用、营养器官的形成、发育和结实。因为各地把对葡萄施用饼肥、人粪尿,改为完全施用氮肥,造成清徐葡萄的质量大大下降:颗粒小、表皮厚、肉丝粗,味道发酸。

在向“四化”进军途中,清徐葡萄数量下降,质量变劣的问题,早已引起普遍重视。山西省葡萄专家欧阳寿如多次深入清徐县,宣传葡萄的科学知识,使这一名产的抢救速度大大加快。一九八O年以来,这个县对上述问题采用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提高了清徐葡萄的数量、质量。

一九八一年新发展面积六百亩,总产量达到三百七十五万八千九百多斤,比上一年度增产一百零八万多斤。一九八二年计划新发展葡萄二千五百亩。一些社队在葡萄管理方面采取了新型的立架和小棚架,在葡萄贮存方面采用了葡萄沟藏法,能使鲜葡萄贮存两个半月以上,仍然色艳,味道甘美。大家还普遍感到,在晋中的边山一带,都适宜栽植清徐葡萄。可以清徐县为中心,开辟以酿造型为主的葡萄生产基地,组成葡萄生产的联合企业,大批生产葡萄干、葡萄汁、葡萄酒。

清徐老陈醋

久在山西住,那能不吃醋”。这句笑话,是说外地人在山西工作、生活时间长了,也会象山西人一样,有了爱吃醋的嗜好。确实,山西人爱吃醋是全国闻名的。据统计,每年人均吃醋二十斤,相当于北京人的两倍多。山西人爱吃酸的原因,有的说是因为人们有爱吃削面、拨面和河捞面的习惯,调点醋味道好,又便于消化;有的说因为家家户户取暖、做饭多烧煤炭,吃醋可以消减煤气;还有的人说省内不少地方的水碱性大,吃醋可起到酸碱中和的作用。然而,更多的人说山西人爱吃醋的原因是因为本省生产的老陈醋的风味吸引着人们不得不吃。大家说,外地人到山西出差,不是在购买汾酒和竹叶育的同时,也总要带几瓶老陈醋吗?

山西的老陈醋好。它是黑褐色,体态清亮,鲜明诱人。除了具有酸醇、味烈、味长的三大优点外,还有香、绵、不沉淀,以及“挂碗”的特点。只要拧开瓶盖,那香酸浓郁的气息立即扑鼻飘来,滴入碗里打一个圈,便均匀地粘在碗边。品尝一口,虽然老陈醋的酸度是五度,但不觉得失酸难耐,倒感到“甜绵香酸”,酸得缓慢、长久、可口,酸得发甜,发绵,发香;酸得满足而后知不足,尝了一口还想尝一口。此外,一般的醋存放长时间,就会变浊,生白皮,甚至腐化变质。但清徐老陈醋储存越久越香酸。有的人储存几十年后,因为瓶盖不紧水分蒸发,老陈醋变成了重色琥珀一样的固体醋,用开水冲开,仍然鲜酸如初。

清徐老陈醋之所以给人以视觉、味觉和嗅觉的满足,是同它悠久的酿造历史有关。我国古代称醋为酢、酐、苦酒或醯,远在公元前七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已有酿造记载。后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详细地阐叙了酿醋的过程。历史学家郝树侯对太原考证的结果是:在公元前四七九年前,“在晋阳城(太原市晋源区)建立起来时,应该就有醋的制造者了。”外地人将山西人称为“老西儿”,这“西儿”就是古字“醯”的谐音。把古代的醋字作为山西人的代名词,也可以反映出历史上山西酿造醋的时间之早和人数之多。在明末清初,太原府以南的清徐县一带村镇,到处是酿醋的作坊。在酿醋业漫长的历史竞争中,有一家叫“益源庆”的作坊,渐渐地有了名气。“益源庆”酿醋,十分注重质量,选料精良,配方得当,制作工艺复杂,深受群众欢迎,一直经营到解放前夕。他们的酿造方法,为清徐醋厂所沿用。人们说,太原、清徐一带,是山西老陈醋的发源地。至现在,虽然晋南、雁北等地区也能生产质量不错的醋,但他们到省城办事时,总要装一桶醋回去。太原、清徐的酿造工艺,正在逐渐向各地推广。

制作老陈醋的主要原料是高粱和用豌豆、大麦制成的大曲。老陈醋原料的配方,一般是高粱一百斤,大曲五十斤,谷糠60斤,麦麸三十斤,食盐五斤,花椒四两,可生产二百五十斤淋醋。清徐醋厂酿造的工序里,蒸坯、发酵时间都比其它地区长。在“醋化”时,他们将经过发酵的原料,配上适当的谷糠、稻壳、麦麸皮、食盐以及花料,装人缸内,用十几天的时间进行醋酸发酵。随着缸内温度的升高,醋酸菌加速生长繁殖。他们凭借传统的经验和长期的科学实验,能够准确地掌握温度的升降曲线,以提高醋的质量。出缸后一般说来过了淋就可食用。但清徐醋厂的醋之所以叫老陈醋,就是还有一个“老化”亦即“陈酿”的过程。淋好的醋,还要放在缸里,进行一年的“陈酿”:进行“伏晒”和“抽冰”。也就是说,利用自然条件,开缸后需要在伏天暴晒和隆冬结冰后捞去冰块,以剔去醋中的水分。一缸新醋,除去一半以上的水分后,便达到颜色黑紫、过夏不霉、过冬不冻,气味甘甜异酸。在一九五六年和一九六五年全国调味品鉴定会议上,连续被评为第一名,一九七九年和一九八0年又被轻工业部和省人民政府命名为优质产品。

在全省各地,除去清徐老陈醋之外,还有陵川玉泉老陈醋和榆次南堡老陈醋、壶关辛寨老陈醋。陵川玉泉醋,是由历史上的陵川玉泉米醋发展来的。它取古代“八角井”之泉水,沿用麦制曲,主要的原料是大麦、小麦、大豆、玉米,另加花椒、茴香、陈皮、良姜、砂仁、丁香等辅料科学酿造而成。主要特点是酸度适宜、色佳味香、耐久贮放。榆次市赵村公社南堡醋厂生产的大曲老陈醋,改高温酒精发酵为低温酒精发酵,保持了酒精度数,稳定和提高了大曲醋的酸度;改酒精发酵后用瓮盖抹泥密封瓮口为酒精发酵后第四天用塑料布包瓮盖,然后盖草盖,使老陈醋的酸度达六点五度以上,浓度在十二度以上。壶关县南阳护公社辛寨大队的酿醋史,据可靠记载是从宋朝开始的。村中的李家曾因向宋王献醋有功,被提升为传令官。这个大队历史上早已形成“家家有醋缸,人人当醋匠”的风气。这里老陈醋的特点是颜色清紫,药用价值高,郑州医院每年要从这儿购进一批货,以治疗高血压、肝炎、皮肤病等。酿造辛寨醋,除去有见土不浑、无水锈、无碱性、没沉性的特殊泉水外,还有一个祖传的配料秘方,共有小茴香、陈皮、灯芯、沙仁、木香、月桂和志蔻等二十多种中药。 老陈醋除含有大量的醋酸外,并含有钙、铁、乳酸、烟酸、甘油、氨基酸、糖、盐类以及醛类化合物。它的用途除调味食用之外,还是人体健康之友。在食用方面,它能溶解食物中的钙和铁,使人体易于吸收,可以在炒青菜时保护丙种维生素少受损失,能在烧鱼或肉时除去腥味和快熟。在医疗方面,《本草拾遗》谓“醋破血运,除症块坚积,消食,杀 恶毒,破结气”。试验证明,醋酸具有抑菌和杀茵作用,特别对球菌类效果显著。醋酸对心血管后患具有一定疗效。将老陈醋一斤、冰糖三两,溶化后每餐华服一汤匙,或将带红衣的生花生米,浸老陈醋中二十四小时,每早空服十粒,坚持一至三个月,可以降低血液胆固醇,预防血管硬化,治疗高血压。以陈醋四两,加水一斤,烧热洗头,每天早上一次,可治头屑多,头痒和脱发。以陈醋调石灰粉,涂敷患处,可治狐臭。在生活方面,醋冲洗水壶和热水瓶可以除去水垢;用温酷可以把玻璃擦得明亮;用醋可以除去衣服上的墨水和果汁斑点。

清徐醋厂一九七九年总产达到了六百吨,比一九七六年增加了二点四倍。一九八O年,总产又比上一年度增加了30% 。老陈醋生产的数量质量提高,不仅满足本省需要,而且在一九八一年首批七吨外销香港、澳门。陵川玉泉老陈醋一九八一年产量达到五十万斤,产值达到十五万元。榆次曲南堡老陈醋一九八O年实现利润八万九千多元,一九八一年产量达到了二百万斤,并远销全国各地。壶关辛寨老陈醋近二、三年产量达到一百多万斤,远销河南、陕西、山东、新疆和天津、沈阳等地。

阳曲名优特产

阳曲县农产品以玉米、谷子、葵花、豆类、山药蛋、油料等为主产,并盛产苹果、酥梨、桃(张拔白桃)、葡萄(阳寨葡萄)、(石城、韩寨)、花椒、核桃、仁用杏等干鲜果品和无公害蔬菜。小国光苹果为部优产品,小国光、红富士、酥梨为省优产品,花椒、核桃为国际博览会金奖,二次灭菌奶填补了山西的空白,畅销省城市场。

山杏、山桃、黄芩、柴胡、串地龙、山枣、蘑菇、木耳、野菜等各种野生植物资源丰富,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其主要土特产品还有有:“太后香”、河上咀豆腐干、大红袍花椒、核桃核仁、“阿牛”系列奶制品。

阳曲小吃

【鲜玉米粥】掰鲜玉米穗,以礤床擦为糊状,锅开后置箅上蒸熟,食用时根据各自根据各自口味,加白糖或精盐。蓬松香甜,富有营养。

【团团】以玉米和少量黄豆,共磨成精面,以温水和起,放于热炕隔夜发酵,配碱适量,以发酵面无酸味、显甜味为准,以手捏成厚饺子皮形,包入小豆红糖馅,手捏成小圆团,上笼蒸熟,为过年农家必备之食品。食用时或蒸或烤,松软可口,香甜诱人。

【折饼】俗名黄儿将硬黄米加少量黄豆、玉米磨成粗面,以温开水和软,置热炕发酵,加适量碱、少量糖,搅成糊状,舀入黄儿 (中间微高,周围较低,边沿有凹 沟的圆形铸品),以温火烙制,只烙一面,待熟,将饼折成半圆形,故名折饼。色泽金黄,松软多孔,香甜适口。一次烙制很多,食用时蒸烤均可,为百姓冬季或过年之必备食品。

【拨烂子】将土豆洗净擦成丝,以白面或莜面、高粱面拌起,锅开后摊于箅上,待熟稍凉,以葱、姜、蒜素油炒之,烹香适口,别具风味。不但城乡居民喜欢,各饮食摊点也很受顾客青睐。

娄烦磨擦擦

将土豆用专做的磨擦片子磨成渣,用笼布挤去水,加入莜面或白面,用手拍成饼状放到蒸笼里,蒸15分钟即熟。然后把蒸熟的饼切成薄片,可用蘸汤调着吃,也可加入调料炒吃。

娄烦圪搓搓

把山药蒸熟并稍过头,俗称蒸得油了,捣成囊糕,和入莜面或白面,搓成圪搓搓蒸熟即成。可用蘸汤调着吃,也可加入调料炒吃。

娄烦莜面鱼鱼

莜面除河捞、栲栳外,还可和多种粮食蔬菜搭配,有多种吃法。莜面糊擦擦也算一种与其它食物搭配的吃法。把莜面和起,搓成两头尖、中间宽、扁,略小于手指,状如鱼儿的小条,叫莜面鱼,所以莜面糊擦擦也叫莜面鱼儿汤。也可用大拇指在手心把面团推一下推起来像猫耳朵一样的小片,叫猫耳朵。锅中炒入山药,配上豆腐、粉条之类,莜面鱼和猫耳朵同时在屉箅上放入锅中蒸熟。然后把莜面鱼和猫耳朵拨入有山药、豆腐等配料的锅中搅起就是糊擦擦。

娄烦栲栳栳

莜面栲栳栳是用手推的,要推好莜面栲栳栳,首先是一次性将开水按一定比例加入莜面里,用手将面和好,和得不软不硬。然后揪一块和好的莜面用两手掌搓成饼状,放到石板上一只手的后掌去推,推出的栲栳栳又长又宽又白又薄又细腻。然后将推出的莜面片卷成卷放进蒸笼里,蒸上20分钟就做好了。

莜面栲栳栳的吃法,以老陈醋为主蘸汤,配以黄瓜水萝卜丝,或配以本地羊肉臊子最妙,好吃又补身。吃完莜面后喝点蒸过莜面的母水以助消化。

2010年,娄烦莜面栲栳栳制作技术被公布为太原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

娄烦软米油糕

糕是软米最主要的吃法。把软米在冷水中淘好,推成面。做糕要经过三个步骤。一是溜糕。把米面中拌入冷水,拌至干湿适中。把屉箅放入锅中,铺上笼布,一边烧火,一边往笼布上撒米面,熟一层撒一层,直到全部撒完蒸熟。把蒸熟的糕团趁热拿到大盆里,即沾上凉水用拳头揣(读cai),叫揣糕,揣到又匀又坚又软,不沾盆子为止。然后在糕面上摸一层油,可保持糕冷却慢,不沾手,不风干。

二是捏糕。把预先准备好的馅垫入糕中,垫入红豆馅的是豆子糕,垫入山药丝、胡萝卜丝的是菜糕,垫入黑糖(红糖)的是糖糕,什么也不垫的叫肌糕。捏好未炸的糕统称素糕。捏糕时可边捏边吃。

三是炸糕,把糕在油锅中炸出即可,炸出的糕就是油糕。

糕的好坏,一是决定于软米的质量,二决定于在溜糕前拌水的多少。米质较硬,拌水时可适当偏多,米质较软,拌水时可适当少些。拌水过少糕太硬,拌水过多糕太软,甚至做成脱水糕,不能入油锅炸,就把糕做坏了。而拌水的多少,并无准确的数量限制,全在手感和经验。

糕是娄烦过时过节和待客的主要食物之一,也是娄烦过年做的主要熟食之一。

除一般糕外,娄烦还有两样用软米做的特色食品割糕和烧糕。

割糕的学名也叫案糕,在我国北方很普遍。但娄烦王改荣制做的具有独特风味,不论本地外地人都称赞叫绝。制做割糕的方法和做糕的方法基本一样,只是在溜糕时笼内是撒一层米面、撒一层枣,一般为三层枣四层面。蒸熟后,整块翻扣到案上,蘸上锅里溜糕剩下的水(俗称母子水),隔着笼布象揣糕一样拍,直到拍柔软、拍坚、拍光,然后摸上少量麻油和米黄。看上去黄橙发亮,吃起来绵软甜香。王改荣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逝世后,其子王拴贵、王明贵和其孙王巨生继承祖传做割糕的技艺至今仍享誉一方,非常畅销。

娄烦曹氏烧糕,出自娄烦镇娄烦村曹张李尉师傅之手。其做法是:用娄烦县上好的软米面与煮熟的红豆泥为原料。将软米面发酵后,内垫红豆泥馅,捏成月饼般大小的饼状糕坯。用砖头与土泥垒起圆形内烧焦碳的专门烘烤饼炉,将铁鏊放于饼炉上发热后,用麻刷醮油涂于铁鏊上,将糕坯摆放在烧烫的鏊面周边,然后将笼布盖在鏊顶上,同时将糕坯盖住。再将开水洒在鏊上面的笼布周围,当开水穿过笼布被泼于烘热的铁鏊上后,随着“哧哧”的响声即变成温度极高的水蒸气。将糕坯内水份逐步蒸发排出,糕坯逐渐变成金黄色状。最后将糕坯放于铁鏊底下的炉膛内周边进行烘烤,约20分钟后,即成为外脆内软的“烧糕”。吃起来脆绵甜香,口感特别好。曹张李尉师傅于1999年逝世,其做烧糕的技艺传授给其子曹玉拴。

馒头是把米面和起,在热炕上盖住发酵后,垫进豆子或菜馅蒸熟即可。软米还是娄烦群众做溜米、红粥和包粽子的主料。溜米和红粥是端午、腊八的节日食品,粽子是端午的节日食品。溜米和粽子的做法已在“端午”一节中作了介绍。

软米红稠饭也叫红粥,做法很简单,是把软米中加红豆和碱做成粥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