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县隶属河北省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下辖9个镇、17个乡、1个民族乡。地理坐标东经114°51—115°37,北纬39°02—39°35。易县总面积为2534平方公里。2018年,易县总人口为人口58.1万人,其中有汉、满、回、蒙等22个民族。
区划名称 | 易县 |
---|---|
行政级别 | 县 |
区划代码 | 130633 |
辖区面积 | 2534 km2 |
人口数量 | 58.1 万人 |
车牌代码 | 冀F |
电话区号 | 0312 |
邮政编码 | 074200 |
行政驻地 | 易州镇 |
气候条件 | 温带季风气候 |
地理位置 | 河北省中偏西北部 太行山北端东麓 |
易县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 | 区划代码 | 面积 |
易州镇 | 130633100 | |
梁格庄镇 | 130633101 | |
西陵镇 | 130633102 | |
裴山镇 | 130633103 | |
塘湖镇 | 130633104 | |
狼牙山镇 | 130633105 | |
良岗镇 | 130633106 | |
紫荆关镇 | 130633107 | |
高村镇 | 130633108 | |
桥头乡 | 130633200 | |
白马乡 | 130633201 | |
流井乡 | 130633202 | |
高陌乡 | 130633204 | |
大龙华乡 | 130633205 | |
安格庄乡 | 130633206 | |
凌云册乡 | 130633207 | |
西山北乡 | 130633208 | |
尉都乡 | 130633209 | |
独乐乡 | 130633210 | |
七峪乡 | 130633211 | |
富岗乡 | 130633212 | |
坡仓乡 | 130633213 | |
牛岗乡 | 130633214 | |
桥家河乡 | 130633215 | |
甘河净乡 | 130633216 | |
蔡家峪乡 | 130633217 | |
南城司乡 | 130633218 |
易县建制沿革
秦朝时,易地分属上谷郡、广阳郡。故紫荆关西汉时称上谷关,东汉名五阮关,又有蒲阴陉、子庄关之称,属太行八陉之第七陉。
北魏,定州地方官为纪念太武帝拓跋焘结束东巡、回归平城时于路演示神射而立《皇帝东巡之碑》。
隋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置易州。
开皇十六年(公元597年),置易县,上属易州。
五代时期,属后晋。
开运三年(公元946年),属辽。唐朝时,易州境内建有老子道德经幢。
宋代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改属武遂郡。
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复归辽,改属高阳军。
金天会十一年(公元1133年),归属金。
元代太祖八年(公元1213年),属顺天府。
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由县升州,领涞水、广昌两县。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降州为县。
1946年,恢复易县。
1949年,属保定专区。
1970年,属保定地区。
1994年,属保定市。
易县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易县位于保定市西北部,太行山北端东麓。地理坐标东经114°51—115°37,北纬39°02—39°35。易县总面积为2534平方公里。易县距北京120公里,天津160公里,保定60公里。易县总面积为2534平方公里。
地貌
易县地处太行山区向华北平原过渡倾斜地带,十分之七为山地,与定兴县相邻的高陌乡是全县唯一平原乡,平均海拔324米,地势由西向东下降明显,流水落差大,易患水灾;山体多为侵蚀、剥蚀、岩溶地貌。
气候
易县属温带季风气候区,春秋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春季平均气温3.2℃,夏季平均气温32.2℃,秋季平均气温-3.3℃,全年极端最低气温-23℃,极端最高气温41℃。冬季严寒少雪,四季分明。
易县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09年,易县山区面积广大,宜林山场面积240万亩,其中片麻岩130万亩。
矿产资源
2009年,易县有金矿、铁矿、花岗岩、玄武岩、石灰石、天然石板、建筑沙等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
2009年,易县有小麦、玉米、猪、羊等生物资源。
易县人口民族
2013年,易县总人口为人口55.74万人,其中有汉、满、回、蒙等22个民族。
2018年,全县总户数208641户,年末总人口581244人。当年出生6130人,当年死亡215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68% 。全县常住人口564974人,较上年增长0.3% 。其中,城镇人口195430人,城镇化率为34.59% 。
易县风景名胜
荆轲塔
荆轲塔位于易县易州镇荆轲山村西的荆轲山上,是一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塔始建于辽乾统三年,即公元1103年,明万历年间,清康熙、乾隆年间均进行过修葺,现塔旁还存有记述当时重修状况的石碑,塔东侧原建有圣塔院寺,现仅保留些遗迹,据县志记载,塔西侧土丘为荆轲衣冠冢,荆轲馆也建于此地。
狼牙山
狼牙山是座英雄的山,也是是座雄奇险峻、景色秀丽的名山。狼牙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老子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位于易县城内的龙兴观遗址,是一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经1200多年的沧桑。道德经幢,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其时,唐玄宗李隆基认为老子是他的远祖,故亲自为“老子道德经”作注,并刻石立幢经传后世。
紫荆关
紫荆关位于易县西北45公里的紫荆岭上,秦汉称上谷关,东汉名五阮关,宋、金、称金陂关,元代以后称紫荆关,此关与居庸关、倒马关合称为“内三关”,是我国九大名关之一。
清西陵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永宁山下,距北京125公里。清西陵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它是清朝四个皇帝陵、三个皇后陵以及一些王公、公主、妃子园寝的陵墓群。西陵的陵园建筑达5万多平方米,共有殿宇千余间,石建筑和石雕百余座,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品种最齐全的清代皇家陵墓群之一,是中国两千年来陵寝建筑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战国影视城
易县影视城在易县麻屋庄村112国道旁边,易县战国影视城自1997年4月奠基至1998年完成了秦街、燕市、训练场、古作坊、侯爷府、外城墙等为主的一期工程建设,是电影《荆轲刺秦王》的拍摄外景场地。
易县名优特产
易水砚
易砚是中国著名古砚之一,素有“南端北易”之誉。易砚又名燕畿乌金砚,据《古玩指南》载:“乌金砚,燕畿之梅山,产石如乌金,通过平雕、立雕、阴雕、阳雕、浮雕、透雕等多种雕刻工艺,形成江南纤秀细腻、北国刚劲浑朴的艺术风格。易水砚造型丰富多样,可分为鱼、龟、龙、蚕、蝉、琴、棋等7大类,雕刻题材非常广泛,有日月风云、人物山水、飞禽走兽、树木花卉等。易水砚多次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元首和国际友人。1997年7月1日,人民大会堂收藏了重达5吨的易砚珍品“归砚”,以庆祝香港回归,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2008年6月,易水砚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易县绞胎陶瓷
据史料记载,绞胎始于唐代,宋代靖康之变后中断。20世纪90年代初由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的张保军研制、恢复了古老的绞胎制作工艺,并开创了现代绞胎陶瓷制作工艺新体系。绞胎以高岭土、石英、长石等为原料,经过高温烧成。在坯胎成型前利用不同颜色的陶瓷泥料搅揉在一起,然后花纹图案充分展开,以达到装饰美化和艺术创作的目的,制成后其内外花纹图案一样。《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文化报》等新闻媒体200余次报道张保军创业事迹,宣传绞胎陶瓷工艺。张保军创作的绞胎陶瓷作品曾多次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首脑,社会影响十分广泛。2006年6月,绞胎陶瓷制作技艺被列入河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镇国寺石佛
位于中易水河畔,凌云册乡解(xié)村。佛寺与石佛均始于隋开皇十一年(593),因有石佛像立于殿内,所以镇国寺又被当地人称为立佛寺,清光绪七年(1881),寺院毁于风暴,后曾修复,现存佛殿三间为光绪二十五年(1899)重修。殿内东西北墙上有壁画,生动传神。佛像为释迦牟尼佛立像。材质为汉白玉石,通高4.92米。立于仰莲座上,身披袈裟,施以彩绘,雕工细腻,线条流畅,显示出典型的隋代佛教造像风格,对研究隋代文化习俗和石刻艺术有重要参考价值。现佛手足均残,佛头于1997年3月被盗割。1993年7月,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道德经幢
安放于易县县城龙兴观遗址内。龙兴观是中国唐代著名道观,历经宋、元、明各代,并最终于民国初年废弃,现仅存遗址中的道德经幢。高宗时期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将老子《道德经》五千言奉为经典,崇奉道教达到鼎盛。玄宗于开元二十年(732)亲注《道德经》,颁之全国,命各州县镌刻道德经幢,供人们诵读。开元二十六年(738)十月,易州刺史兼高阳军使田仁琬奉敕于易州(今易县)城西开元观立道德经幢。金大定九年(1169)迁至城内南端的龙兴观。
易县历史文化
易县的民间文艺门类众多,有高跷、大头、太平车、音乐、南乐、十番、旱船、秧歌、舞狮、龙灯、武术等40多种舞蹈音乐花会形式,有昆曲、河北梆子、京剧、评剧、哈哈腔等20多种戏剧形式。
十番会
十番会在易县的东韩村和后部两村,有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花会,名叫十番会,是以合奏演出为主的音乐类花会,以演奏人员众多、场面宏大而闻名。十番会又有武十番、文十番之分,武十番以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为主,演出时锣鼓喧天,所以人们称之为“吵子会”;文十番以丝竹乐器为主,演奏起来温文尔雅,流行于易县,而以东韩村和后部最具代表性。2008年6月,以“东韩村拾幡古乐”的名称列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扩展名录。
西陵摆字龙灯
清西陵摆字龙灯传到诸多村庄,以西陵镇忠义村为最佳,以龙体内置灯,并可用龙体摆出字形而得名,又因为龙体分节而有“节龙”或“断龙”的别名。民国初年仍沿此习,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守陵机构瓦解,守陵人员转为农民,摆字龙灯才真正传入民间,成为表达农民意愿的一种民间舞蹈。2008年6月,摆字龙灯列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扩展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