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特产有哪些土特产
保定特产,是指保定特有的或特别著名的产品,具有保定文化内涵或历史,亦指只有在保定才生产的一种产品。广义的特产,不仅包含着农林特产,也包含矿物产品、纺织品、工艺品等。
保定市各地特产一览表
地区 | 特产 |
---|---|
保定市 | 保定锅包肘子 保定稻香村 保定炒代蟹 保定白运章包子 保定官府六味骨 槐茂酱菜 保定何家烧饼 保定蒸半煮 保定莲叶托桃宴 保定六味斋 李鸿章烩菜 保定曲阳黑闺女饺子 保定鸡里蹦 白肉罩火烧 保定春不老 保定甜面酱 保定铁球 |
满城区 | 满城磨盘柿 满城草莓 |
徐水区 | 漕河驴肉火烧 |
涞源县 | 涞源名优特产 涞源药材 涞源小米 |
顺平县 | 顺平桃 |
安国市 | 安国中药材 安国名优特产 安国马蹄烧饼 |
下面是保定市各地特产简介,一起看看吧。
保定锅包肘子
锅包肘子是清代高阳县名厨王老昆为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考生)烹制的。参加科考的考生所带的一些肘子连汤带水,极不方便。王老昆烹制的锅包肘子,外焦内嫩,香酥适口,营养丰富且携带方便。一问世就大受欢迎。后因此菜有美容养颜的功效传入宫廷。据说,锅包肘子深得慈禧太后喜欢,召王老昆进宫到御膳房专门烹制锅包肘子。
王老昆告老还乡后,在高阳县城开了家饭馆,专卖锅包肘子,这道宫廷菜又流传于保定民间。因锅包肘子深得慈禧赏识,直隶官厨便将锅包肘子列为直隶官府菜,大小宴请要上此菜肴。锅包肘子在保定一直广受欢迎。此菜曾被中国商业部授予“中国名菜”称号。
在2001年第二届河北烹饪大赛,获得金牌,并被授予“河北名菜”称号。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世博园中华美食街上,有来自五大洲60多个国家的游人品尝了锅包肘子这美味菜肴。
保定稻香村
稻香村是历史悠久、文化丰厚的百年老店。清代姑苏(苏州)城玄妙观前横贯东西的观前街上,有一家经营糕饵、蜜饯、盐渍园蔬的店铺。据传,清乾隆皇帝南巡到苏州,尝过这家店的清水玫瑰月、松子泥麻饼后,大加赞扬,亲题“稻香村”葫芦形匾额。
后来,苏州稻香村在北京大栅栏观音寺开设稻香村;1917年又在保定西大街开设稻香村,由当时保定军校行政处长石仰溪投资。制售南式广东月饼、上海年糕、椒盐饼和西式蒸烧蛋糕、芙蓉糕及京式糕点类及麻片、皮糖、花生糖等糖类和各种炒货等。因咸甜两俱,品种繁多,入口清爽,又加不仿俗套,注重创新,原料上乘,讲究质量,广受欢迎。
当时众多军校学生经常到稻香村买糕点糖果,坐镇保定的直隶督军曹锟和曾任河北省主席的商震更是稻香村的常客。
稻香村门店古朴典雅,从建店至今保存完好,是文脉延续不断,门店地址不变,生产经营不断的百年老店。2006年被河北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文保单位。生产的果脯出口西欧,红枣原浆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赤豆粉专销日本。生产的月饼获“中国名饼”之称。
保定炒代蟹
炒代蟹”顾名思义,吃蟹不见蟹,非蟹却有蟹味。这道美食是清朝末年保定知名的大饭店——张家作坊的厨师为直隶总督曾国藩特地烹制的。曾国藩任直隶总督,直隶官员在张家作坊为他接风洗尘。张家作坊在保定城东门里路南,不仅店面大,且拥有身怀绝技的厨师,专门承办大型宴席。
相传,曾国藩特别爱吃螃蟹。可曾国藩到保定时,正值寒冬,华北冬日无蟹。张家作坊的掌柜葛洛秀是直隶名厨,他绞尽脑汁,根据蟹肉的色泽、味道,以鸡蛋和鱼肉为主要原料,精工秘制,研制出一道“吃蟹不见蟹”的菜肴——炒代蟹。炒代蟹端上来了,曾国藩品尝一口,香气浓郁。“嗯!好蟹肉。不是出蟹之季,何来如此好蟹?”曾国藩问陪着的直隶地方官员。
地方官员将此菜肴为炒代蟹如实禀报曾国藩。曾国藩大为赞赏说:“嗯,吃蟹不见蟹,好!”清末民初,曾供职于保定灶君庙街长春园饭庄的名厨任云章也擅做此菜,并在此基础上从色泽、口味逐步完善。
保定白运章包子
白运章是保定餐饮业的老字号。创始人白运章,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出生在保定一贫困的回民家庭,自小拜武术名家平敬一为师习武。早年曾去天津靠打把式卖艺维持生
活,并收留吴幼林为徒。
后白运章带吴幼林回到保定,师徒二人在马号商场西侧的两益街打把式卖大力丸。距两益街不远的街上有一小饭店倒闭,手里有了些积蓄的白运章便将小饭店买下,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开了白运章包子铺。为了把包子铺经营得更红火,白运章不惜重金,从天津高薪聘来制作包子的高手,制成的包子皮薄馅大,馅的味道也特别香,风味独特。
白运章包子名声大振,生意兴隆。几年后,马号发生了一场火灾,殃及很多商铺,白运章包子铺也在其中,烧成废墟。白运章在痛惜中,从废墟上建起两层楼的新白运章包子铺。白运章包子皮薄边窄、馅大、油多,呈铃铛形,隔皮能看到馅,把包子一晃,成肉丸的包子馅在里边晃动,吃起来顺嘴流油,香味浓郁。曹锟任直隶督军时常光顾白运章包子铺大快朵颐。
1958年在全国大、中城市包子食品质量评比中,保定白运章包子与天津狗不理包子双双获金奖。全国政协副主席、工商联副主席王光英曾多次来保定品尝白运章包子,赞不绝口。
1983年,相声大师侯宝林来河北大学讲学时,到白运章品尝包子,翘指赞扬,回京时还特意带走几斤,说让家人和相声界同行都尝尝。包子制作间临街,外隔玻璃墙,既展示独特的工艺,又具鲜活的广告效应。由谢美生和保定商场顾问侯占甲为白运章包子撰文、书法家赵逢明题写了一幅楹联:“双擀皮杖打点擀皮皮薄面软柔润可口成名点;单拨馅板敲边拨馅馅大肉鲜香味回肠获金牌。”
保定官府六味骨
879年5月24日,李鸿章在天津迎接一位特殊的客人——刚刚卸任的美国总统格兰特将军。鉴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和饮食习惯的不同,李鸿章嘱咐直隶官厨要仔细考量菜品的口味和样式。直隶官厨结合格兰特的情况,度身为其烹制了一道中西合璧的菜品——官府六味骨。
这道菜品首先从原料上选择了西方人钟爱的牛肋骨,依照直隶官府传统的套汤慢炖慢煨的手法,考虑西方人不善筷箸的特性,改刀为易用刀叉取食的长方形块。出盘时,佐以黑胡椒汁、黄芥末酱、甜辣酱等适合西方人口味的蘸料。
筵席之上,软嫩鲜香的牛肋骨肉,深得格兰特喜爱,并对厨师的细心大加赞赏。宴后,李鸿章重赏了烹调此菜的厨师。
官府六味骨为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后,官府六味骨成为直隶官府菜的典藏肴馔。
槐茂酱菜
茂酱菜是一种用保定特有的甜面酱腌制的小菜。保定有句民谚云:“保定府三宗宝,铁球、面酱、春不老。”面酱,即指以保定槐茂酱园等制酱厂家生产的甜面酱。保定槐茂酱园开业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
据槐茂酱园创始人赵氏家族后人赵守诠教授说:赵家祖籍绍兴,康熙年间到保定府定居,在西大街二道口(今永华大街与西大街交汇处)东北角古槐树下建槐茂酱园店铺,制酱另有场地。古槐树半在店内半露店外,树干直径一米有余,枝繁叶茂,绿阴遮街,成为酱园的显著标志。当时起槐茂酱园名,皆是籍槐树茂盛而祈盼生意兴隆。槐茂酱园主人广学博采,多次到北京、山东等地学各酱园之长,采用优质原料和保定独特的一亩泉水,研制成充分自然发酵、周期长、还糖成分高的面酱。因其口感甜,人们称为甜面酱。
槐茂酱园精选保定生产苤蓝、萝卜、莴笋、黄瓜、地露、荸荠、大蒜、春不老、辣椒及核桃仁、花生米和杏仁等,用甜面酱腌制成酱菜,很受顾客欢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谒西陵后到保定,直隶总督袁世凯在慈禧喝粥时献上槐茂酱菜,慈禧品尝后赞不绝口,她为美化自己回北京后天下就太平了,赐名“太平菜”。
自此,槐茂酱菜名声大噪。民国初年,直隶督军曹锟驻保定,保定工商业日趋繁荣,槐茂酱菜也进入鼎盛时期,槐茂酱园与北京六必居酱园、山东玉堂酱园、扬州四美酱园并称四大酱园,并有“北有保定槐茂、南有扬州四美”之誉。
槐茂酱菜采用传统工艺,乳酸自然发酵,生产周期长,用料考究。2005年,槐茂酱菜被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荣誉称号。槐茂酱菜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而且销往国外,深得国内外用户赞誉。
保定何家烧饼
何家烧饼是保定地方名小吃。创始人何文明幼时跟舅父在北京学打制烧饼,练就过硬的烙烧饼手艺,但还是经常挨舅父打骂。何文明负气出走,只身到保定,在城里楼南街租了一间门脸,起名和成斋烧饼铺,打制芝麻烧饼并兼营糖烧饼和豆沙及麻花、馓子等。打制的芝麻烧饼别具一格,深受顾客欢迎。
何文明在北京长大,北京土语称呼上年纪的男人为“把”,即“把师”之意。故保定人一提起烧饼,都翘指称赞:“要吃烧饼,还得是人家‘何把儿’烧饼!”久而久之,人们就把“和成斋”烧饼称之为“何把儿烧饼”。
1927年,何文明的儿子何布云从老家大厂县来到保定,随父亲学打烧饼,很快将父亲打制烧饼手艺学到手。冯玉祥在保定时,用何家烧饼当早点,每天早上派勤务兵用铜板买4个何家烧饼。高树勋住在保定时也常派人买何家烧饼。
1978年改革开放后,广大群众呼吁恢复何家烧饼。何布云和儿子何振英、孙子何广文又开始打制何家烧饼。每天来买烧饼的人络绎不绝。有一位保定籍现居住在美国洛杉矶的老保定吃惯了何家烧饼,每隔一段时间便购买100多个烧饼,用快递寄到洛杉矶放到冰箱里;每天他将烧饼喷点水,用烤箱烤一下,烧饼照样松酥适口。
保定蒸半煮
清代康熙喜爱游览白洋淀,乾隆也多次游览白洋淀。这年春天,乾隆到白洋淀水上围猎,突然淀上狂风大起,乾隆乘的船时而跃上波峰,时而跌入低谷,忽地一股强风劲吹,船顿时倾侧,乾隆跌入水中。在不远处观看水围的青年渔民李登龙,纵身跳入水中快速朝乾隆入水处游去,将乾隆救上他的小船,背进家中换了身干净衣服。
失魂落魄的乾隆感到身上有些凉,腹内空空。随行官员让李登龙给准备饭菜。李登龙的母亲精心做了顿渔家饭——玉米面饼子熬杂鱼。乾隆吃那金灿灿的一面有饹馇、一面甜嫩嫩的玉米面饼子,大开胃口;那叫不上名儿的小鱼,味道更鲜。乾隆兴致勃勃地问李登龙:“朕从来没吃过这样有滋有味的饭菜,这叫什么?”李登龙一时回答不上来,忽地想起这贴饼子熬小鱼的做法来,说:“皇上,这是渔家常吃的饭,叫‘半蒸半煮’。”
另外,还有一说法,说乾隆吃了半蒸半煮后问身边的官员吃的是什么,群臣都答不上话来。方观承见过渔家制作,灵机一动回答道:“启禀皇上,这叫半蒸半煮。”
因乾隆称赞半蒸半煮,直隶官府此后再接待宴请都上半蒸半煮。当然,直隶官府宴请时的半蒸半煮,从选料、用料、烹饪和器皿等都有一定的升华。半蒸半煮是从民间菜的基础上精细加工而形成。
保定莲叶托桃宴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8月14日,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仓慌逃往西安。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1月3日,慈禧和光绪一行返京途中到达保定,被直隶总督袁世凱迎进直隶总督署。慈禧在西安躲了一年多,惦念着返京后去易县谒西陵,吩咐为她在保定建行宫。
袁世凯下令为慈禧建行宫、修莲花池,并将慈禧和光绪一行在保定的饮食事宜交与回龙馆和天河楼饭庄承办。回龙馆和天河楼的二位大厨痛恨慈禧太后,但又不得不做,可为慈禧做什么呢?二位厨师苦苦琢磨,恰有一位做工匠的好友来,正是受命为慈禧建造行宫的。工匠说起在建行宫和修莲花池时,欲在行宫和莲池亭子顶端装饰莲叶托桃的想法。工匠一席话启发了二位厨师,想起有一道甜菜叫蜜汁桃,慈禧又喜吃甜点。这二位厨师开动脑筋,用麻山药制作成莲叶托桃型,着色浇汁而成一道甜食,看上去是碧绿的荷叶托着吉祥的寿桃,寓意却是慈禧见八国联军打进北京而莲(连)叶(夜)托(脱)桃(逃);另配御膳61种,128道菜,名曰“莲叶托桃宴”。
莲叶托桃宴奉上,慈禧看碧绿的荷叶托着色泽鲜艳的寿桃,形象逼真又吉祥,色彩透亮而鲜明。拿起筷子尝了一口,感到格外香甜淡雅,情不自禁地连声夸赞。不知是何人告密,还是慈禧看出了什么,她盯着那莲叶托桃,脸色忽地阴沉下来。一旁的保定知府见此情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袁世凯急中生智,见情赶忙令人又端上专为慈禧熬制的粥,又端上保定的槐茂酱菜叫慈禧品尝,想把莲叶托桃菜遮掩过去。慈禧心知肚明,可又不能说白,只好打掉牙往肚里吞了。慈禧吃这名为称颂暗为讥讽的莲叶托桃宴,甜在嘴,苦在心。但保定官府和达官贵人见慈禧吃这莲叶托桃宴,都趋之若鹜。从此莲叶托桃宴名声大噪。
这个故事只是民间传说,无从考证,但说明人心向背。新中国成立后保定饮食公司发掘历史名菜肴,由宴乐园、望湖春、三食堂的名厨发掘恢复了莲叶托桃宴。
保定六味斋
保定六味斋建于1940年,最初由北京宝华馨熟肉店经理王书田和盛福亭等人合股经营,坐落在当时保定繁华的西大街与城隍庙街南口接处的路北。以制售熟肉制品为主,产品以咸、甜、辣、香、嫩、酥六种风味闻名,因此得名六味斋。
六味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乾隆三年(1738年),北京西单牌楼附近开设了一家熟肉店,名为天福号。天福号的酱肘子得到乾隆皇帝的赞誉,成为宫廷食品。1919年,山东掖县人王书田兄弟来北京先在天福号学徒,后在北新桥小石虎胡同儿创办宝华馨酱肉店。盛福亭与王书田兄弟为同乡,他在天福号和华馨酱肉店都干过,所以六味斋股东们公推盛福亭为保定六味斋代理人,又是店里师傅。六味斋熟肉用的为天福号的工艺。1942年又在西大街最东头路南设六味斋分店。六味斋经营的品种有烤肉、酱肉、叉烧肉、酱肘子、各种香肠、大包肚等。产品品质好,其中主要是打酱锅工艺好。
保定六味斋熟肉制作技艺为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成兰十几岁进六味斋,掌握了六味斋技艺。她在继承六味斋传统技艺同时,与时俱进地开展生态养猪,保证了六味斋的传统风味和品质。
李鸿章烩菜
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十月,光绪皇帝授李鸿章为钦差头等出使大臣,前往俄国祝贺沙皇加冕典礼,并去英、法、德、美等国递交国书,联络外交事宜。
李鸿章出使俄国和欧美各国时间颇长,尤其是出使美国多日,李鸿章想吃家乡的饮食,常去旅美华侨开的餐馆进肴馔。美国人问李鸿章吃的什么菜?中国菜又不好翻译,李鸿章便笼统地回答吃的杂烩。李鸿章回到直隶总督署后,曾给膳食总管董茂山谈及此事,董茂山心领神会。
董茂山的师弟为保定名饮食店——长春园的掌柜王喜瑞,二人根据保定府擅长做烩菜的传统,精选上等海参、鱼翅、鹿筋、牛鞭等配以安肃(今徐水)贡白菜、豆腐、宽粉条等,加以槐茂甜面酱精心烩制。李鸿章品尝后,翘指称赞。
因李鸿章对此菜情有独钟,后来直隶官厨便将此菜定名为“李鸿章烩菜”。
保定曲阳黑闺女饺子
吃饺子是中国春节的重要文化符号——团圆、更岁交子。保定曲阳县的黑闺女饺子,是遐迩闻名的御膳名吃,饺子馅还远销石家庄、北京、天津及宁夏银川、内蒙古、山西、山东、四川、广东等地。黑闺女饺子之所以受欢迎,皆因其饺子馅是用鲜肉配以十几味名贵中草药调制而成,香而不腻,鲜而不淡,一到口中即感清香四溢,而且具有保健功效。
黑闺女饺子的创始人是明崇祯年间的宫廷御膳大厨苏乔生。崇祯即位后,事必亲躬,身体每况愈下。御医为崇祯多方诊治,然而崇祯每饮用药物时苦涩难下,龙颜大怒,摔碎药罐,惩治御医,自然疗效也甚微。苏乔生见情根据御医的药方,精心把十几种名贵药材熬成汤拌在肉馅内,包成饺子奉给崇祯吃。崇祯吃了一段时间,身体逐渐强壮了。
苏乔生还根据御医一年四季为崇祯开的药方,研制出不同的饺子馅给崇祯吃,深受崇祯和妃嫔的喜爱。后来苏乔生与前门外一家卖饺子的母女相识并和女儿黑闺女产生爱情而结婚,把拌饺子馅的技术传给其妻黑闺女,她家卖的饺子取名黑闺女饺子。有一个对苏乔生心怀忌恨的御医在前门外吃了黑闺女饺子,觉得与宫廷的饺子味道相同,向朝廷告苏乔生将宫廷秘方泄露给民间,朝廷欲抓捕苏乔生。幸亏苏乔生事先得到消息,携妻母逃到原籍南京。到第五代传人苏小九和丈夫李福三,从南京又回到北京经营黑闺女饺子。
民国时,苏小九与丈夫回到李福三的原籍定州西关卖黑闺女饺子,由于军阀混战,苏小九与丈夫逃难到曲阳县在东关落户继续经营黑闺女饺子,将黑闺女饺子传了下来。
现在的第八代传人杜阿红从小受到第七代传人其母李灵梅的言传身教,又加经营黑闺女饺子数年,制作技艺不断提升和改进,成为一个深受人们喜爱的品牌。2010年黑闺女饺子因在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和“乡土”栏目现身而名声大振。很多人包括加拿大等外宾慕名到曲阳品尝黑闺女饺子。
保定鸡里蹦
清代康熙皇帝对白洋淀情有独钟。一年春天,康熙来到白洋淀。龙舟停泊在郭里口行宫。康熙要用膳,早就待命的保定官府名厨大显身手,宰杀家养雏鸡加白洋淀新鲜虾仁,佐以保定槐茂甜面酱炒制了一道菜献上。康熙品尝此菜后,感觉既有鸡肉之鲜香,又有虾仁之脆嫩,更有一股酱香弥留唇齿。康熙问厨师:“这是何菜?”厨师情急之中,想这道菜鸡是主料,又想到他制作时看到的鲜虾蹦跃之形,随口答:“回皇上,此菜肴名‘鸡里蹦’。”
康熙想鸡谐音吉祥,不仅吉祥,还往上蹦,岂不更吉祥!不禁夸奖道:“好一个鸡里蹦!”鸡里蹦菜,甜咸醇香,营养丰富;又因康熙盛赞为吉祥菜,便成了直隶官府菜的一道代表性菜肴。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直隶官府菜作为河北省唯一的餐饮代表入驻上海世博园中华美食街,鸡里蹦以快餐的形式推出。据悉,在世博会上有来自五大洲60多个国家的游客15万人次品尝了鸡里蹦。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特将“吉里蹦”纳为通往欧洲巴黎、柏林等及非洲航线的乘客用餐。
白肉罩火烧
白肉罩火烧是保定的风味小吃,最早是由义春楼饭庄所经营。义春楼饭庄开业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原名益春楼,后改名为义春楼。起初经营肉食,各种熏肉、腌肉、香肠、棋盘肠等,品种齐全,佐料精细,火候适当。后经营廉价的猪头肉即白肉锅罩火烧,具有肉鲜、汤清、味香等特点。由于经济实惠,深受大众欢迎,三里五乡的农民进城都愿尝尝白肉罩火烧解解馋,城里的平民百姓也时常光顾。生意兴盛,名声远扬。
爱国将领冯玉祥原籍安徽巢县,幼年随父亲到保定府,住在城东康格庄,冯玉祥家境贫寒,随父亲进城时,吃不起大饭馆,常到义春楼吃白肉锅罩火烧。冯玉祥曾任第十六混成旅旅长、陆军第十一师师长和河南督军、陆军检阅使等职。冯玉祥常回保定向直系军阀首领曹锟述职,冯玉祥每次回保定,必到义春楼吃白肉罩火烧,称赞白肉罩火烧“肥而不腻,清而不淡,瘦而不柴,充分脱脂”。从此,义春楼的白肉罩火烧名声大振。
宣统皇帝溥仪的堂兄溥心畲曾为义春楼题写“义春楼”字号匾额。后来李老根拜师义春楼副掌柜宋德山,继承白肉罩火烧技艺,河北电视台、台湾东森电视台和新加坡《星岛日报》等新闻媒体曾予以专题报道。
保定春不老
“春不老”是芥菜的一种,在保定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保定属华北气候,积雪非到春暖不化,芥菜较长时间被冰雪覆盖着,不见阳光。所以和蒜黄、韭黄一样在生长中能保持青嫩,直到冰雪消融,它才肯露出娇容。保定的“春不老”独到之处在于它根小,直径只有一寸大小,但其叶却长一尺五寸左右,叶柄长而圆,是保定的特产蔬菜。保定甜面酱
保定面酱是当地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调料之一,蔬菜瓜果沾上点酱特别爽口。保定面酱主要是指甜酱,是北方面食中一种不可少的佐料。普通吃烙饼、薄饼、家常饼,都爱涂上一层甜酱,裹大葱,吃炸酱拌拉面,甜酱更是主要的原料。保定铁球
保定铁球,又名健身球,历史悠久。是河北保定传统的汉族民间工艺品。最初只作为一种玩赏或护身器械在民间流传。明朝出现了专门制作铁球的烘炉。铁球的流行,引起宫廷的注意,开始向民间索取贡品,身怀绝技的铁匠艺人被召进宫内,专门制作铁球,以供皇室贵族、达官显贵们赏玩。也是保定人十分喜爱的体育活动器材。
所谓“保定府三宗宝,铁球、面酱、春不老”,铁球是“保定三宝”之首。保定的中老年人,特别喜玩铁球,一般用一只手托着两个铁球玩耍,以舒筋活络,强身健体。
满城磨盘柿
满城磨盘柿以鲜食为主,果实极大,平均单果重250克,最大单果重610克。柿果色泽美丽、营养丰富、味甜多汁。果实可供鲜食、酿酒、做醋,还可制成柿干、柿汁等。柿果具有补脾、健胃、润肠、降血压、润便、止血、解酒毒等功效。柿蒂可治呃逆、夜尿;柿霜可治喉痛、口疮咽干等;柿叶茶可防治动脉硬化,治疗失眠。满城是磨盘柿集中产区,栽培历史悠久,明朝万历年间就有记载。磨盘柿具有抗干旱、抗湿涝、耐脊薄、适应性强、容易管理、结果早、产量高、经济寿命长、高效益等特点,被群众称为“铁杆庄稼”。现存百年以上树龄的柿树3万余株,生长结果良好。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满城制定了“希望在山、优势在山、潜力在山、突破口在果”的山区发展战略,以太行山绿化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林业工程项目为契机,组织带领广大群众大力实施“人均百棵果树”、“户均增百棵”等植树活动。投入大量的技术力量进行柿树丰产栽培攻关,在“三虫两病”防治以及栽培管理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综合技术,果品产量和品质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而且率先建市场引客商,成为河北省果树发展的典范,并带动了周边各县果树生产的发展。区域内磨盘柿面积由过去的20多万株增加到9万亩,年销售收入3.1亿元,山区人均收入1685元,占人均总收入的52% 。建有果品专业市场30多个,产销率100% ,主要销往俄罗斯及我国东北、西北各省市和上海、深圳等城市。
2002年10月,满城凭借磨盘柿资源优势,开辟了中国第一条生态旅柿子沟,举办了首届“中国磨盘柿之乡——金秋红叶柿子节”。“柿子节”以磨盘柿为媒,旅游搭台,经济唱戏,举办了“柿子王”拍卖会、经贸洽谈会、农民诗会、柿子采摘等活动,组织开展了“柿树王”、“柿子王”评比活动,评出已有千年树龄的“柿树王”,其干周2.87米,树高14.5米,树冠荫覆面积203平方米,依然枝繁叶茂,连年丰产。
满城磨盘柿1992年获河北省优质果品奖,1994年获全国林业名特优新产品博览会银奖,1999年—2003年连续5年被认定为《北方农副产品暨农业技术交易会名优农产品》,2000年国家林业局列为国家磨盘柿示范基地,2001年被河北省命名为“河北优质柿子生产基地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磨盘柿之乡”,2002年被河北省命名为“河北磨盘柿之乡”。
满城红岗山桃主要分布于神星镇,为七十年代末从岗山白芽选育出红岗山,九十年代得到大面积推广,栽培面积达1万多亩。
红岗山桃果面粉红色,果个极大,平均单果重420克,最大单果重1120克。肉质紧密,白色,近核处果肉红色,粘核,味农甜,含可溶性固形物18—24% ,果顶平,果实圆形,以中、短及花束状结果技结果为主,座果率高,丰产,在满城成熟期8月初至9月上旬,是供应中秋节的最佳果品。
在栽培管理上,针对红岗山桃品种特性,应用快速整形,长枝修剪与多效性控制相结合,人工授粉与疏花疏果、果实套袋相结合,果园营养诊断与配方施肥相结合,病虫害机械防治、生物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分级采收与优质优价相结合。通过制定《满城红岗山桃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大力普及科学技术,举办各种类型技术培训班,使果农熟练掌握了各项技术,为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3年桃果产量达到193万公斤,其中350g以上特级果率达到30% ,250g以上一级果率达到55% 以上,平均批发价格达到2.3元以上,产值达到887.8万元,人均2506元。农民经济人组织应运而生,产品销往东南亚、俄罗斯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并占领了国内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市场。
满城草莓
保定市满城区位于京津石腹地,距离保定市区10公里,距北京、天津150公里,距雄安新区50公里,京广铁路、107国道和京昆、保沧、保阜、荣乌4条高速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满城地处太行山脉与华北平原交汇处,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光照充足,适合多种果蔬生长,更是草莓最佳生产带。
草莓是满城的传统特色产业,上世纪八十年代即达到一定规模,是全国重要的草莓产区,2013年,满城草莓入选“河北骄傲——代表河北的100张名片”,成为河北十大农业特产之一;2015年,被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授予“中国草莓之乡”称号;2016年,通过了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17年,荣获“全省十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草莓已成为满城的一张靓丽名片。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镇江考察草莓大棚时提到“上世纪80年代我在河北正定工作时,曾到满城考察草莓种植情况,引进了他们的草莓品种”。总书记的讲话更加坚定了我们做大做强草莓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如今,满城草莓已由传统的栽培模式升级为现代化的设施栽培,种植面积2.87万亩,总产5.37万吨,年产值4.8亿元,草莓种植户年增收1400余元。满城草莓现代农业园区与河北农业大学合作建成“产学研”三结合基地、太行山科技创新基地,示范推广无土栽培、立体栽培、智能温室、全钢架大棚,加快科技成果转换。制定了无公害和标准化栽培体系,通过农产品无公害产地认证。注册的“孙村沃土”牌草莓、“明花”牌罐头被评为河北省名牌产品。“瀚隆”、“孙村”园区被评为河北省四星级休闲采摘园,入选保定市发布的休闲农业旅游线路1 ,是京津冀市民近距离感受现代农业的观光休闲体验首选地。
草莓果肉中含有大量的糖类、蛋白质、有机酸、果胶等营养物质;含有多种营养成分,能够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人体抵抗力;草莓外观呈心形,鲜美红嫩,果肉多汁,酸甜可口,香味浓郁,是水果中难得的色、香、味、型俱佳的“果中皇后,。
满城草莓重施有机肥、生物肥,少施或不施化肥,整个生育期禁用农药,采用蜜蜂授粉,不但保证了草莓的鲜美口感,更保证了草莓食用的安全性,你尽可放心食用。
满城草莓新品种引进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主栽品种“红颜”果肉较细,甜酸适口,香气浓郁,品质上乘;“甜查理”品种果肉粉红色,香味浓,甜味大,硬度大、耐贮运;“达赛莱克特”品种果实品味极佳,风味浓,酸甜适度,保持浓郁的芳香,主要加工成速冻草莓颗粒、草莓酱等产品。在2012年的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上,红颜和甜查理分别获得了银奖和铜奖;在2017年第十二届中国草莓文化旅游节上,“白雪公主”、“粉红公主”获金奖。
惠民创新借东风,春潮烂漫草莓红。乘着十九大的春风,借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好机遇,有了现代农业政策的扶持和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满城草莓”一定会走进千家万户,“满城草莓”这块金字招牌,一定会更加闪亮发光。
漕河驴肉火烧
与当今餐饮市场上的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相比,保定的漕河驴肉火烧是更适合国人口味的本土快餐。据《徐水县志》载,徐水小驴肉在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即闻名于世。
漕河驴肉火烧的发祥地是徐水漕河镇。相传,宋代时漕河码头有漕帮和盐帮两个帮会。漕帮以运粮为业,盐帮以运盐为业。双方为称霸码头,时常大动干戈,最终以漕帮大胜收局。漕帮俘获盐帮驮货的毛驴无法处理,便宰杀炖煮,再将肉夹在当地打制的火烧内吃,更有滋味。从此当地形成吃驴肉火烧的习俗,而且逐渐探索出一套精湛的烹饪驴肉的加工秘技。到明朝,靖难之役时,建文帝派大将李景隆与朱棣鏖战在白沟河一带,李景隆兵败退到漕河镇。军中粮食匮乏,李景隆命杀军马充饥。当地百姓擅长煮驴肉,烹饪的马肉也很有滋味。自此烹马为食也成为漕河镇的习俗。清代,康熙重农桑,禁屠戮牛马,漕河一带居民便只加工驴肉食用。
相传,康熙皇帝一次南下微服私访,在涿州用餐后顺大路来到漕河镇,觉得饥肠辘辘,见路边小饭店都叫卖驴肉火烧,便叫随身太监买了充饥。康熙觉得那嫩嫩的肉、又脆又软的火烧异常好吃。康熙回到皇宫叫御厨做驴肉火烧。御厨精心做了几次,康熙觉得怎么也不如他在漕河镇吃的味道鲜美,只好派人去漕河买驴肉火烧。自此,漕河的驴肉火烧享誉京城。
近代医学研究,驴肉是低脂肪、高蛋白食品,且钙、磷、铁含量也较高。随着人们收入增加,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观念的转变,对营养快餐,特别是驴肉火烧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目前,漕河驴肉火烧在北京、天津和河北餐饮市场享有盛名。
涞源名优特产
涞源有特色的农副产品有小米、豆类、荞麦、莜麦等,还有水产品虹鳟鱼、干果核头、水果楸子,山珍野味八大珍、小八珍及药材等。 大八珍指蕨菜、黑木耳、蘑菇、黄花、升麻、沙棘、猕猴桃、榛子。 小八珍指苦菜、山韭菜、山蕨葱、木拉芽、石花菜、软地皮、代穗菜、山素子、苍术菜。 其中属蘑菇的品种多,有松蘑、草蘑之分,有黑里子、云盘、羊眼等等之别,味道不同品质有异。 涞源药材种类多,质量上乘,年总产量达500多万公斤,居河北省首位。仅畅销的大路药材就有一百五十多种,如黑柴胡、防风、桔梗、串地龙、玉竹、黄苓等等。涞源药材
涞源山场广阔,气候多样,草木丰茂,药材种类多,质量上乘,年总产量达500多万公斤,居河北省首位,历史上有南药北药之说,南指安国,北指涞源。白石山、横岭子是主要产地。仅畅销的大路药材就有一百五十多种,如黑柴胡、防风、桔梗、串地龙、玉竹、黄苓等等。
山民采药身负十五斤(七斤篓八斤镢),每逢夏天挂锄勾后,男女成群结队上山采药。原来本有水过千层网、网网有鱼虾的说法,但近年来采刨过量,日渐稀少,需休养生息,有所节制。
涞源小米
小米又名粟,古代叫禾,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北方通称谷子,去壳后叫小米,它性喜温暖,适应性强。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在我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现主分布于我国华北、西北和东北各地区。小米粒小,色淡黄或深黄,质地较硬,制成品有甜香味。我国北方许多妇女在生育后,都有用小米加红糖来调养身体的传统。小米熬粥营养丰富,有“代参汤”之美称。
涞源小米谷壳色浅皮薄,出米率高,米质好,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营养价值
1、小米因富含维生素B1、B12等,具有防止消化不良及口角生疮的功效;
2、小米具有防止泛胃、呕吐的功效;
3、小米还具有滋阴养血的功能,可以使产妇虚寒的体质得到调养,帮助她们恢复体力;
4、小米具有减轻皱纹、色斑、色素沉着的功效。
顺平桃
顺平县位于保定西部,全县辖10个乡镇,人口31万,总面积708平方公里。多年来,顺平县始终坚持大力发展林果业,形成以桃产业为主的四大果品基地,被河北省确定为优质桃生产基地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桃乡”。
“顺富”牌鲜桃被评为河北省名牌产品,直供中南海。目前,全县桃总面积14万亩,产量2.1亿公斤,产值4.2亿元。发展形成了安阳、台鱼、河口3个以桃树种植为主的果树专业乡,87个专业村、25000多个专业户,70% 的重点村成立了农村合作社,桃产业协会。县林业局结合河北农大每年培训农民4000多人,大力推广桃套袋、铺反光膜等新技术,果品优质率达86% ,高档精品达35% 。依托桃产业优势,2002年成功引进投资亿元的汇源果汁项目,年加工鲜桃等30万吨,2006年投资5亿元的八条生产线建成,进一步提高了鲜桃附加值。为促进果品销售,先后投资600多万元,兴建果品市场32个,固定摊位150多个,台鱼果品批发市场已成为驰名全国的专业果品批发市场,在全国各大市场建立信息联络点18个,及时提供市场信息,指导果农销售。北京新发地、锦绣大地等果品批发市场设立了顺平鲜桃专卖区,部分进入北京超市。
目前,顺平桃栽培品种达20多个,形成以“雨花露”、“大京红”、“大久保”等17个品种为主的早、中、晚熟品种系列,基本实现三季有桃。为提高知名度,扩大购买力,1999年注册“顺富”商标,2010年,“顺平桃”被国家质检局认定为地理保护标志产品,取得绿色食品认证2个。同时,顺平县利用桃资源,开展观光农家游,自2000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12届桃花节,以花为媒,扩大开放,促进了二、三产业的发展。
安国中药材
安国中药材,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市特产,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安国市位于河北省中部、保定市南部,地处华北平原腹地,京、津、石三角中心地带,是中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和中药文化发祥地之一,素以药都和天下第一药市享誉海内外。享有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的美誉。 安国药市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域内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药王庙和安国中药文化博物馆等。
安国市境内种植药材有300多个品种,其中以菊花、山药、紫菀、沙参、薏米、芥穗、白芷、花粉等八大品种为主。安国东方药城是国家认定的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被评为全国百强市场第2名,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该市场占地1.5平方公里,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内有药商门店780余户,有1500多个摊位,共经营2800余种药材。
安国药文化是中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国在明清时期是国内北方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中药集散地,汇聚了全国乃至世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药商,不但交易地道药材,也带来了中药鉴别、种植、加工、使用的信息在这里集中交流。各种文化相互影响、碰撞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安国药文化。
安国药文化的一个最有特点的现象,就是安国的药王庙。庙里供奉的药王最初是当地人借助皇权的影响所创造的,传说是一位医术高明、德高望重的民间医生(并非邳彤)。一直到了清朝,人们才把汉朝大将邳彤封为药王,接受各方药商和香客的祀拜。
安国名优特产
安国古称祁州,药业历史源远流长,素有药都、天下第一药市之称。千百年来,安国药材以其种植地道,质量优良,加工技术精湛而闻名于世,故赢得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的赞誉。安国种植药材有300多个品种,其中以菊花、山药、紫菀、沙参、薏米、芥穗、白芷、花粉等八大品种,尤为出类拔萃,受到国内外客商,医疗系统及消费者的欢迎,被誉为安国瑰宝、八大祁药,成为海内外药坛上的八颗名珠。近年来,安国八大祁药,又被河北省评为名优产品。
八大祁药以其质地优良、功效甚佳享誉海内外。祁菊花气味甘甜清香,有疏风清热、平肝明目,解毒消肿的功能。祁山药在沸水恒温中煮两小时,体形不变,汤清不乱,有补脾,养肺,固肾,益精的功效,作为免检产品畅销东南亚各国及香港地区。祁紫菀在河北又叫青牛舌头花。《中药志》记载,紫菀主产于安国,质量是最好的,能润肺下气,化痰止咳。祁沙参又名珊瑚菜,加工之后号称一柱香,是安国中药材加工技术的代表之一,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功能。祁薏米体大粒圆,色白如玉,被称为植物珍珠,可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祁芥穗可以祛风,解表,透疹,止血,因为质量好畅销东南亚各国。祁白芷可药食两用,能祛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祁花粉是葫芦科植物栝楼的根,有清热生津,润肺化痰,消肿排脓之功效。
八大祁药多年来早已成为药都安国人引以为豪的药字名片,不断发扬光大。如今,该市这八大品种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已经突破了5万亩,产量、销量更是突飞猛进。
1、祁菊花 特点:质轻浮于水,叠瓣不粘连,味甘气清香,花冠似玉盘。《中药志》载称:产于河北安国者,称为“祁菊”。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主要用途:药、食两用。 药用:治疗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耳昏花。 食用:菊花粥、菊花茶、菊花酒、菊花晶(饮料)、菊花浓缩颗粒。有平肝明目、散风清热之功。
2、祁紫苑 特点:色似珊瑚,丝如秀发(又称小辨)。质柔丝锦,气香味甜。《中药志》载称:紫苑主产于河北安国,质佳。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主要用途:润肺下气,消痰止咳。
3、祁白芷 特点:体形似锥,质坚如锤,色如白玉,气重浓郁。《中药志》载称:产于河北安国称“祁白芷”。《中草药汇编》载称:兴安白芷即源于“祁白芷”。 主要用途:药、食两用。 药用: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 食用:主要用于调料。
4、祁沙参 特点:条粗顺直,无杈无须,被誉为“一柱香”。《神农本草经》列本品为上品。 主要用途:药、食两用。 药用: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食用:沙参饼、沙参面条等。
5、祁山药 特点:(光山药)沸水恒温者,汤清不乱,体形不变,圆柱平滑,色白似玉。 主要用途:药、食两用。 药用: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 食用:糖尿病人常用食品。
6、祁薏米 特点:体大粒圆,色白如玉,被称为安国“植物珍珠”。 主要用途:药、食两用。 药用: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 食用:粥、糕等。
7、祁芥穗 特点:密码无隙,色绿如翠,气味芬芳,性味辛凉。 主要用途:解表、散风、透疹。
8、祁花粉 特点:质细嫩,粉生足,色洁白,纤维少,味微苦。 主要用途:清热生津,消肿排脓。
安国马蹄烧饼
马蹄烧饼,因形似马蹄而得名,其发祥得益于有“天下第一药市”之称的安国药市。明末清初,药王庙香火旺盛,药市经营火爆。有一次安国安客堂(相当于药市的商会组织)在宴宾楼请客,主灶厨师问客人想吃什么。有个商州药商问:“你们都会做什么?”主厨自以为厨艺高超说:“你想吃什么我们就会做什么。”商州客人想了想说:“你给我来个卷拆骨肉的饼。可这饼不要烙饼,不要火烧,每个饼比碗口略小,下平上鼓中空,两面带饹馇,上面有芝麻,你去做吧!”厨师一听傻了眼,他一时想不出如何做这吃食,为了延缓时间,他对客人说:“做你要的这饼得需要一套工具,现在不行,过几天再来吃吧!”商州客人说:“我半个月后来品尝。”
此后,这主灶厨师苦思冥想,也没想出个制作方法来。这天,他正在饼铛上翻来覆去地实验那“两面带饹馇”的饼,掌柜的叫他到前堂去一下。等他回来后,才发现刚才走的匆忙,把饼铛不知怎么着反扣在火上,正实验着饹的饼也掉到火里。他忽地醒悟过来,把饼铛反过来吊在火上边,上边用铛烙,下边用火烤,不就两面带饹馇了吗?马蹄烧饼他又经过把烧火的木柴改为锯末,把烙出的饼从中间开口卷肉等实验,终于烙制出那位刁钻的客人要的那烧饼的原型。因为开口卷肉,自然形成了一边厚一边薄,其形状像马蹄,主厨就叫它马蹄烧饼。
饼盖酥脆而不腻,饼心软而不黏,滑爽适口,饼底熟而不焦,脆而不糊。刚出炉的热烧饼夹上拆骨肉、香肠、驴肉、猪头肉、焖子等熟食,咬一口外脆内香,满嘴的芝麻香气和肉香,吃完后,齿颊留香,有“十步闻香、三日不疲、放凉不硬”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