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陆川县的特产陆川猪是什么,本文主要介绍陆川猪,下面一起看看玉林市陆川县陆川猪的介绍吧。
陆川猪
陆川猪因原产与广西东南部的陆川县而得名,是中国八大地方优良猪种之一。陆川猪短、宽、肥、圆,背腰宽广凹下,腹大常拖地、毛色呈一致性黑白花,成熟早繁殖力高,母性好遗传性能稳定,适应性广耐粗饲并且抗病能力强,肉嫩味鲜、体型紧凑。
2010年0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陆川猪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陆川猪体型特点是矮、短、肥、宽、圆,头较短小,体型紧凑,嘴中等长,鼻梁平直,面略凹或平直,额较宽,有丫字型或棱形皱纹,额中间多有白毛;耳小直立略向前外伸,背腰宽稍凹陷,腹大似船底形;殿短稍倾斜,尾根高,四肢粗短;蹄宽,多呈卧系;有效乳头6-7对,多则8对;被毛稀短,毛色为黑白花,头、耳、颈背、腰、殿、尾为黑色,其余均为白色,在黑白交界处有一条4-5厘米白毛黑白晕带;头颈交接处多有一条2-3厘米宽的白带,毛色稳定。陆川猪的特性是耐粗饲、适应性强;母猪母性好、繁殖力高、杂交优势明显;早熟易肥,肉质鲜嫩;生长速度慢,饲料利用率低。
陆川猪肉质鲜嫩,脂肪含量较高,口感好,味道醇香。据检测,陆川猪背最长肌脂肪含量为8.86% ,热能为697.9千焦/100克,蛋白质含量为20.9% 。
陆川猪始于汉而盛于唐,有着2000多年悠久历史。汉代被罗马帝国引入,育成了古代罗马猪(又名拿波利坦猪),18世纪输出英国,育成巴克夏猪,现代被列为国家级三保品种,饮誉理想杂交母本称号,得到优良肉质将会打遍天下无敌手评价。
陆川猪的形成历史悠久,早在明万历已卯(1579年)编纂的《陆川县志》就已有关于陆川猪的记载。
清朝以来,陆川猪和北流鱼、博白蕹菜、郁林狗肉、兴业大薯在桂东南乃至广西为家喻户晓的特产。据资料记载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以来直到新中国成立后5年,陆川县饲养的生猪全部为陆川猪。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末)陆川猪存栏4.6万头,解放时期(1949年末)存栏2.83万头。
新中国成立后,经广西知名畜牧专家对陆川猪进行调查、研究、鉴定,并发表论文,陆川猪开始弛名。
20世纪60年代末,越南曾从陆川县引过陆川种猪20多头。
1972年开始,广西猪育种协作组确定以约克、长白猪为父本,陆川猪为母本开展经济杂交,陆川猪成为广西、广东、海南等省区广泛采用的杂交母本。
197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广东顺德县召开全国猪选种育种会议,确定陆川猪为全国优良地方品种,被人称为全国八大地方良种猪之一。
20世纪90年代开始,陆川县每年外销陆川种母猪20万头以上,销往广东、海南的陆川猪杂交猪苗在100万头以上,使陆川成为广西猪苗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