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州区,隶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地处宁夏南部,六盘山东北麓,黄土高原中西部,介于东经105°28′—106°30′、北纬35°34′—36°38′之间。东邻彭阳县,南接泾源县,西连西吉县,北靠海原县、同心县,东北、西南分别与甘肃环县、隆德县毗壤,是固原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总面积2739.01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7个镇、4个乡。截至2017年,原州区户籍总户数为15.61万户,户籍总人口为46.48万人。
区划名称 | 原州区 |
---|---|
行政级别 | 市辖区 |
区划代码 | 640402 |
辖区面积 | 2739.01 km2 |
人口数量 | 46.48 万人 |
车牌代码 | 宁D |
电话区号 | 0954 |
邮政编码 | 756000 |
行政驻地 | 南关街道 |
气候条件 | 温带大陆性气候 |
地理位置 | 宁夏南部,六盘山东麓 |
原州区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 | 区划代码 | 面积 |
南关街道 | 640402001 | |
古雁街道 | 640402002 | |
北塬街道 | 640402003 | |
三营镇 | 640402100 | |
官厅镇 | 640402103 | |
开城镇 | 640402104 | |
张易镇 | 640402105 | |
彭堡镇 | 640402106 | |
头营镇 | 640402107 | |
黄铎堡镇 | 640402108 | |
中河乡 | 640402200 | |
河川乡 | 640402201 | |
炭山乡 | 640402204 | |
寨科乡 | 640402205 |
原州区建制沿革
战国,为秦北地郡乌氏县(为今宁夏地区建置最早的县)、朝那县辖地。
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年)析北地郡置安定郡,郡辖21县,郡治高平。
十六国,义熙三年(407年)赫连勃勃在高平县自立为大夏天王。
南北朝,北魏太延二年(436年)在今固原置高平镇,北周时改高平镇为原州,领高平、长城二郡。
隋朝,为平凉郡治。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改平凉郡为原州。天宝元年(724年)为平凉郡治,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原州治。
宋朝,以故原州城置镇戎军,属陕西路。
金朝,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改镇戎军为镇戎州。
元朝,至元七年(1270年)镇戎州与原州合并改置镇原州,后又改置开城府、开城路。
明朝,正统十年(1445年)置固原巡检司,以“故原州”之名,“讳故而改固”得名。成化五年(1469年)为固原卫治;弘治十五年(1502年)为固原州治,又为固原镇治。
清朝,置甘肃省,固原州划属甘肃省。同治十二年(1873年)升固原州为直隶州,领海城(今海原)、平远(今同心)二县及硝河州判、打拉县丞。
中华民国初年(1912年),废州改县,固原县行政区划沿用了清时的里堡制,废除了军屯牧地的监屯。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固原县解放。
1958年10月,撤销甘肃省西海固回族自治区,其辖地划入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在此设立固原专区,后又改称固原地区,固原县属其管辖,地区行政公署驻故原城内。
2001年7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固原地区和固原县。
2002年7月,撤销固原县,设置原州区。
2020年3月,原州区退出贫困县序列。
原州区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原州区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区的黄土高原西部,位于六盘山北麓,介于东经105°28′—106°30′、北纬35°34′—36°38′之间。西北与海原县、西吉县相邻,东南和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及甘肃省的环县相接,辖11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153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2739.01平方公里。
地质
原州区内地跨中朝准地台和昆仑秦岭地槽褶皱区。在新生代第三纪末喜马拉雅运动,六盘山褶皱拔地而起,形成境内地体框架。地跨地台和地槽两个构造单元,经晋宁期、加里东期和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结束了本区地槽历史。特别是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导致新的构造强烈。岩石主要为沉积岩和变质岩。
早在古生代以前,本地是一个浅海湖泊。后经加里东期运动,纵贯南北的古陆梁褶皱断裂隆起,形成早期地貌轮廓。自中生代以来,经过多次隆起、沉陷、剥蚀和沉积,尤其是新生代第三纪末喜马拉雅运动,六盘山褶皱隆起成山,奠定了现代地貌基础。第四纪以来,在其上覆盖了不同时期的黄土物质,经过长期自然侵蚀,形成复杂多样的地貌特征。
地势地貌
原州区地处西北黄土高原西部,地势南高北低,西南为六盘山山地,东北为黄土丘陵,中部为清水河河谷冲积平原。
六盘山地分布于境内西南部,占原州区总面积的33.2% 。由大关山、小关山组成。两山平行排列,呈南北向。山基由砂岩、页岩、砾岩及石灰岩构成。山体两侧有第三纪红土分布,山麓和山前丘陵有黄土堆积。
黄土丘陵广布原州区东北,占全区总面积的46.3% 。除个别地方有基岩出露外,其余均系第四纪松散的黄土覆盖。因流水侵蚀,沟壑纵横,梁峁相间,地形支离破碎。
清水河河谷冲积平原位于县境中北部,占全区总面积的20.5% 。为一断陷谷地,镶嵌于六盘山与古陆梁之间。全长35公里,宽15—20公里。以古生代结晶灰岩为基底,其上沉积巨厚的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物质。地貌由黄土台原、山前洪积扇和冲积平原组成。
境内主要山峰有:六盘山、香炉山、马东山、禅塔山、须弥山、黄峁山、东岳山、程儿山、云雾山、炭山等。
气候
原州区气候属内陆暖温带半干旱区。由于地处内陆中纬度地带,全年大部分时间受高压空西北风的环流影响,受青藏高原大气团的控制,境内降水少、蒸发量大,干燥度较高,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四季气候分明。冬季寒冷漫长,春季气温多变,夏季短暂凉爽,秋季降温迅速,差异性大,春季和夏初雨量偏少,灾害性天气多,区域降水差异大等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6.8℃,无霜期120—140天,年平均降水量在300-550毫米之间,自南向北递减,降水量大多集中在7—9月,平均蒸发量1200—1800毫米,一年四季晴天多,阴天少,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间2250—2700小时,昼夜温差大,在10—20℃之间。
水文
原州区地表水分三系:清水河系、泾河系、渭河系。其中,清水河系包括清水河、冬至河、中河;泾河系包括颉河、茹河;渭河系包括张易河。地下水主要分布在清水河谷平原及南部山区,东北丘陵地下水贫乏,埋藏深。水质南部好,北部差。
土壤
原州区在土壤的水平分布上处于黑垆土地带内,并且是黑垆土向灰钙土过渡的边缘地区。垂直分布上从上至下由山地草甸土和山地灰褐土组成。2300米以上为山地草甸土,以下为山地灰褐土。由于受地形、水文等的影响,还表现出地域性分布的特征,在清水河河谷平原低湿地段为草甸黑垆土,平坦阶地为淡黑垆土,冲击扇缘部分为淡黑黄土,上部和丘陵则为湘黄土;广大的丘陵地区由于强烈的水土流失,为黄壤土占据。川、台、塬及盆淌地主要分布为黑垆土。
原州区自然资源
水资源
原州区是南部山区地表水资源最贫乏的地区,本地水资源总量为1.0456亿立方米,扣除矿化度大于2克/升的不行应用的水资源量,清水河、葫芦河、泾河流域可应用量分别为0.5948亿立方米、0.1377亿立方米、0.1186亿立方米,原州区本地可应用水资源总量为0.8511亿立方米(此中渭河流域水资源量为0.2563亿立方米,占本地水资源总量的30% ),加上可应用的黄河水资源量0.8210亿立方米,原州区可应用水资源总量为1.6721亿立方米。
区内径流深变化幅度较大,在16—50毫米之间,平均28.6毫米,清水河地表水资源总量为0.5823亿立方米,扣除矿化度大于2克/升及氟严重超标的地表水、泥砂0.087亿立方米后,可利用量为0.495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0.4244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
植被类型
植被在水平带上属于温带草原带,具有由森林草原向干旱草原过渡的特点。六盘山主脉一带为森林草原和落叶阔叶林,向北逐渐变化为森林草原,灌丛草原和干旱草原。由于长期破坏,森林严重退化,草原成为区内植被主体,主要分布在黄土丘陵区,且退化严重。区内森林主要是人工林,占全区森林总面积的70% 。主要树草种为山杨、桦树、辽东栎、落叶松、油松、山杏、柠条、扁核木、沙棘、山桃、荀子、虎榛子、芦草、中尾蒿、铁杆蒿、苔草、针茅、早熟禾等。
动物资源
境内有脊椎动物25目62科213种,昆虫17目123科90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豹、金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大鸨;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猞猁、林麝、雀鹰、白尾鹞、大鵟、草原雕、燕隼、红脚隼、红隼、红角鸮、雕鸮、纵纹腹小鸮。
六盘山外围区野生动物资源较丰富,共有陆栖脊椎动物207种,2个亚种,隶属于24目60科,其中属宁夏新纪录36种,占总数的17.39% ;两栖类5种,隶属于1目3科;爬行类4种,隶属于2目4科;鸟类158种,隶属于15目36科;哺乳类39种,隶属于6目17科。
土地资源
原州区“十二五”末土地总面积410.85万亩,其中耕地146.9万亩(其中水浇地19.77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4.9亩),林地面积177.83万亩,牧草地面积38万亩;建设用地31.37万亩(其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1.87万亩,交通运输用地6.25万亩,水利设施用地3.25万亩);其他土地16.75万亩。在农业用地中,耕地在6度以上的坡耕地为90.7万亩(25度以上坡耕地21.6万亩,16—25度坡耕地33.6万亩,6—15度坡耕地43.4万亩),耕地荒漠化面积2.4万亩。
至2014年底,原州区林地总面积177.83万亩,其中有林地10.76万亩,灌木林地47.19万亩,未成林造林地51.82万亩,宜林地65.85万亩,其他林地2.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4.02% ,活立木蓄积量为17.39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
原州区境内有多种矿藏,可分为燃料矿、金属矿、建材矿和化工原料矿四大类15种,多数尚未加以开发利用。
原州区主要有煤矿、石灰岩、石英砂、石膏、芒硝等矿产储量丰富,其中品位高、质地好的玻璃原料——石英砂储量达1.3亿吨,经地质勘查,境内还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天然气。
原州区人口
人口
2017年,原州区常住总户数为13.49万户,常住总人口42.6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53万人,乡村人口21.09万人,城镇化率为50.5% ,同比提高2.2% ,人口出生率15.9‰,同比下降0.8‰;死亡率4.4‰,同比下降0.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6‰,同比下降0.5‰;出生政策符合率为93.3% 。据公安户籍年报统计,年末全区户籍总户数为15.61万户,户籍总人口为46.48万人,比2016年增加0.47万人。其中:男性23.52万人,女性22.96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0.6% 和49.4% ;乡村人口29.0万人,占总人口的62.4% ;城镇人口17.48万人,占总人口的37.6% ;回族人口22.62万人,占总人口的48.7% 。
民族
区内主要少数民族为回族,人口22.47万人,占总人口的48.7% 。
原州区历史文化
剪纸
固原回汉族人民非常喜爱、且沿袭了很久的民间手工艺品,多为妇女剪制。剪纸多在冬季农闲时进行,到了春节贴窗花、做花灯时达到高潮。
方棋
西海固叫“下方”。劳作的农民,在田间地头,叉开手指,横竖四次各七道,便可划出“方棋”盘来,一方用小石头,土块,另一方则用小树枝作棋子。
原州区特产名吃
馓子
馓子,是中国一种古老的食品。以糯米粉或是面粉搓成细绳,挽曲如环,入油锅炸成金黄色,香酥无比,为南北之通食。《名义考》云:“绳而食之,曰环饼,又曰寒具,即今馓子。”俗语有点心香。
炒糊饽
炒糊饽,是一道西北地方著名小吃,流行于宁夏银川、吴忠等地。特点是制作方便,配菜丰富,香、辣,嚼起来很有口感。“糊饽”是一种用烙饼切成饼条的俗称,又称“糊饽子”。而所谓炒糊饽,其实通俗的说,就是将这种烙饼切成条状,加以配料炒制而成的一道主食。
搅团
搅团,为西北一特色吃食,陕甘宁尤好吃。搅团,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可以说是农家的救命饭。搅团的吃法有两种,一种是水围城,一种是漂鱼儿。主要包括玉米搅团和洋芋搅团。
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是当地回汉群众最喜爱的传统吃法。
选用不足一岁,没有吃过青草的壮羊羔,按部位卸成八件:四条腿四件、身体四件,共八件。洗净后放入白水锅中,文火煮一两小时。肉熟后,每人拿一件,抹上食盐后就可食用。羊羔肉味鲜而嫩,没有膻味,是待客的上等佳肴。
也可选用一年以上两年以下的羯羊,剁为大块,先用冷水浸泡,洗净血水后下入锅中,放少量盐面、花椒、姜等极少几种调料,以除膻味而保鲜嫩。食用时,根据喜好配以不同调汁,手抓蘸食。
原州区风景名胜
须弥山石窟
须弥山石窟,位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须弥山南麓一百多米处,总称“须弥山石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须弥是梵文,意为金山,该窟初建于北魏年代,以后历代均有扩建,迄今仍保留有20多个洞穴。
须弥山石窟为佛教石窟寺,中国十大石窟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固原西北55千米寺口子河(古称石门水)北麓的山峰上,须弥山属六盘山脉,山基以紫色砂岩,砂烁岩及页岩组成,海拔2003米,峰峦叠嶂,怪石嶙峋,山中流水,风景秀丽。是宁夏著名景区之一。石窟始建于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继续营造,以后各代修葺重妆,成为原州(今固原)规模最大的佛寺遗址。1982年,须弥山石窟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固原古雁岭城市森林公园
固原古雁岭城市森林公园,地处固原市新老城区中间地带,紧邻固原市行政中心。西至古雁街,南至萧关路,北至古雁岭北路,东至规划路,以古雁岭山脉为界分为一期和二期工程,以景观绿化、登山步道、景观灌溉、游园广场硬化等工程为主,还在古雁岭中部建设了古雁塔。
固原清水河国家湿地公园
固原清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是固原市第一个获得国家试点的湿地公园,北达沈家河水库大坝,西面以清水河水体外延200米范围为界,东接宝中铁路,湿地公园。2011年12月,国家林业局批准试点建设固原清水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726公顷,是干旱化区域内典型河流复合型湿地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和生物资源的“储源地”,是濒危、稀有水禽类的“中转站”,是固原市城北重要的灌溉及防洪区。
沈家河水库
沈家河水库,始建于1958年,位于黄河一级支流清水河上,距离固原市城区约10公里,有效库容2300万立方米。2016年,固原市开始了沈家河水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引进清水河水源、开挖地下水,形成200万亩湿地。
赫光纪念馆
赫光纪念馆,位于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杨郎村村委会院内,建于2010年。纪念馆正中是赫光烈士的雕像,背景为中国共产党党旗。纪念馆主要陈设赫光烈士的生平事迹,分追寻真理、发动兵变、创建政权、壮烈殉难四个部分,图文并茂地再现了赫光烈士革命历程。
宁夏云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宁夏云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宁夏南部山区的固原市,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为典型草原植被地带,是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80年代初期在中国西部建立最早、保护最完整的本氏针茅草原自然保护区,为全球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重要基地。
宁夏云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固原城东北45千米处,主峰海拔2128米,山基由白云岩、红色砂砾组成,土壤为地灰褐土和淡黑垆土,生长草甸植被。1982年,固原在云雾山建立了面积达4000公顷的草原自然保护区,1995年被列为省(区)级自然保护区,这也是中国黄土高原建立的第一个草地类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植物51科131属182种,动物40科74属80种,益虫14科28种,蜘蛛5科7种。保护区所保护的对象就是这些草原植被及其生态系统,包括气候、土壤、昆虫等。
固原博物馆
固原博物馆,是国家文物局1998年确定的全国70个重点博物馆之一,隶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筹建于1983年,1988年9月25日落成开放。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馆内收藏文物2万余件,时间跨度自远古至明清,具有显著的完整性,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23件(组),国宝级文物3件。藏品以春秋战国时期北方系青铜器和北魏、北周、隋唐时期丝路文物最具特色,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北周鎏金银瓶、凸钉玻璃碗为国之瑰宝,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实物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