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县隶属于甘肃省定西市,因战略地位重要被认为是汉王朝的“西陲屏障”而名障县,唐朝天授二年更名武阳县,明洪武年间因“漳水潆洄润地、宝井便民裕国”而改名漳县。漳县位于甘肃省中南部,地处西秦岭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东连武山县,西邻卓尼县,南靠岷县,北与陇西县、渭源县接壤,总面积2164.4平方公里,人口20.587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056万人(2010年),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区划名称 | 漳县 |
---|---|
行政级别 | 县 |
区划代码 | 621125 |
辖区面积 | 2164.4 km2 |
人口数量 | 20.5876 万人 |
车牌代码 | 甘J |
电话区号 | 0932 |
邮政编码 | 748300 |
行政驻地 | 武阳镇 |
气候条件 | 大陆性季风气候 |
地理位置 | 甘肃省中南部,定西市南部 |
漳县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 | 区划代码 | 面积 |
武阳镇 | 621125100 | |
三岔镇 | 621125101 | |
新寺镇 | 621125102 | |
金钟镇 | 621125103 | |
盐井镇 | 621125104 | |
殪虎桥镇 | 621125105 | |
大草滩镇 | 621125106 | |
四族镇 | 621125107 | |
石川镇 | 621125108 | |
贵清山镇 | 621125109 | |
马泉乡 | 621125204 | |
武当乡 | 621125208 | |
东泉乡 | 621125209 |
漳县建制沿革
漳县上古为《禹贡》雍州之地。
先秦至东汉为犬戎、氐羌居所。
东汉,章帝元年(公元76年)始设立县治,因战略地位重要被认为是汉王朝的“西陲屏障”而名障县。
魏、晋、南北朝仍为障县。
唐,武后天授二年更名武阳县,属陇右道。武德中为吐蕃占据。
北宋置盐川寨,金改寨为镇。
元,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升镇置障县。
明,洪武年间因“漳水潆洄润地、宝井便民裕国”而改名漳县。
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县废,并入陇西县。
民国二年(1913年),复置漳县
1949年8月13日,漳县解放。
1958年,撤销并入武山县。
1961年,复置漳县。
2016年5月17日,经省民政厅研究批复,同意撤销定西市漳县大草滩乡、殪虎桥乡、盐井乡、四族乡、石川乡、草滩乡,设立大草滩镇、殪虎桥镇、盐井镇、四族镇、石川镇,草滩乡撤乡改镇后更名为贵清山镇。
2020年2月,经甘肃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审定,漳县符合贫困县退出条件,批准退出。
漳县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漳县位于甘肃省中南部,地处西秦岭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西邻卓尼县、东连武山县,北与陇西、渭源县接壤,南与岷县接壤。漳县南北长74公里,南北宽57公里,总面积2164.4平方公里。地处东经103°57′38至104°4504,北纬34°2543至34°5742之间。地势
漳县境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1640米—3941米,相对高差2301米。
气候
漳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特点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蒸发量大,冬春寒冷而干燥,秋季温凉而湿润,日较差大,光能充足,灾害频繁。
漳县年平均降水量458.3毫米,年蒸发量1494.5毫米,气温8.6℃,日照时数2086.4小时,太阳总辐射每平方厘米119.09千卡,无霜期180天。
水文
漳县有漳河、龙川河、榜沙河三条主要河流,铁沟河、胭脂河、黑虎河等七条较大支流。河道总长154.2公里,年径流量3.785亿立方米,其中漳河平均径流量2.408亿立方米。
土壤
漳县耕地土壤有黑垆土、黑土、红土、褐色土、绵土、淀土和潮土7个土类。麻土、黑垆土、大黑土、潮土、黑土、红土、黑红土、山地耕种褐色土、黄绵土、河淀土、洪淀土、盐化潮土12个亚类,23个土属,38个土种。
黑垆土,漳县的主土类,面积50846.67公顷,分布面广,而土壤瘠薄,肥力不足,缺磷少氮。
黑土10613.33公顷,占4.84% ,属地带性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但主要分布在高寒阴湿地带,农作物生长有一定的局限性。
红土13486.67公顷,占6.12% ,因属岩性土壤,自然肥力高,后劲足,质地粘重,土性紧,透气透水性差。
褐色土11053.33公顷,占5.04% ,腐殖质层厚,有机质含量高,土性凉。绵土5800公顷,占2.65% ,土壤疏松,质地均一,多为粉砂中土壤,通气透水,耕性良好,但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肥力差,不保水肥。
淀土6660公顷,占3.04% 。分布海拔低,光热水丰富,土层随着洪水灌淤施肥而逐年加厚,肥力增高。
潮土80公顷,占0.04% ,土质硬,通层湿润,肥力极差。
漳县自然资源
水资源
漳县河流年径流量3.785亿立方米,加上入境水1.796亿立方米,共计5.581立方米。漳县人均有水2.889立方米,属丰水区,有地下水天然补给量每年1.1374亿立方米。水质良好,无污染。可利用水量2.7944亿立方米,余水2.48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漳县位于黄土高原和西秦岭的过渡地带,截止2009年,境内发现红柱石、岩盐、石灰岩、黄金矿、萤石矿、菱铁矿、重晶石等矿种。其中,红柱石矿位于东泉乡马路里村,储量1929.55万吨(2009年);岩盐可开采储量9000万吨(2009年);石灰岩漳县漳县储量约80亿立方米(2009年);黄金矿位于东泉乡境内,黄金矿的矿石量为124000余吨(2009年);菱铁矿主要分布于大草滩镇的黄崖沟及小岭沟一带;重晶石主要分布于大草滩、殪虎桥一带,矿石储量约35.9万吨(2009年)。
生物资源
漳县植物包括农作物、树木、牧草等,其中农作物有25科68种,野生药材有440余种。树种约有25科35属99种,主要有云彬、冷彬、油松、桦、椴、杨、柳、榆、椿、漆等。牧草大约有600余种,采集鉴定47科192种,产草量较高,牧草质量好。
动物主要包括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家畜有牛、马、驴、骡、羊、猪,家禽有鸡、鸭、鹅,野生动物有麝、羚、鹿、獐等30余种珍贵动物,鱼类有细鳞鲑,面鱼、草鱼、鲤鱼、狗鱼、娃娃鱼等。
土地资源
漳县耕地面积46.77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5.0771亩、梯田地14.67万亩),宜林面积81万亩,森林面积39万亩,天然草场面积141.43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原131.2万亩)。
漳县人口民族
人口
漳县人口情况(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户数 | 总人口 | 男性 | 女性 | 非农业人口 |
---|---|---|---|---|
52657户 | 205876人 | 106552人 | 99324人 | 19056人 |
民族
截至2008年,漳县有汉族、回族、藏族、东乡族等10个民族。
漳县历史文化
文化现象
漳盐文化
西周时,因为先民们在这方土地上掘井熬盐而得名盐井。
东周时因为盐井的盐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引起了周朝诸侯国秦国的重视,所以,统治者在盐井设置了相当于县级建置的盐川寨。
西汉时,昭帝刘弗陵曾于公元前83年主持召开了著名的盐铁会议,会上御史大夫桑弘羊以甘肃盐铁官营的成效为论据,发表了著名的《盐铁论》,提出了:“盐铁之利,所以佐百姓之争,足军旅之费,务蓄积以备乏绝,所给甚众,有益于国……”的理论,他的这一理论和治盐方略,两千年来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汉时,章帝建初元年(公元76年)在盐川正式设置障县,并在全国28个郡设专职盐官,障县盐产归陇西郡盐官管理。
故有“先有漳盐,后有漳县”的说法。
名优特产
漳县的名优特产有:碘盐、岷归、岷贝(即甘肃贝母)、野生党参、冬虫夏草、蚕豆、马铃薯、韭菜、黄瓜、苹果、文冠果、蕨菜、乌龙头、细鳞鲑、牦牛肉等。其中碘盐尤为著名。
漳县旅游
漳县现有国家森林公园1处,新石器文化遗迹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
贵清山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由贵清山、贵清峡两个景区组成,是西北首屈一指的自然山水风景名胜区,距县城36公里。景区有断涧仙桥、三峰环翠、禅林挂月、南谷瀑布等25个景点100多个景观。1997年被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2005年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遮阳山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攀岩队训练基地。景区地处秦岭西端与岷山交汇地带,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由西溪、东溪、夷门山三部分组成,有玉笋峰、芸叟洞、千丈潭、三醉石等25个景点120个景观。2005年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攀岩队训练基地。2005年至2007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我县连续三年在遮阳山成功举办了漳县旅游文化节暨全国攀岩精英赛,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力。
汪氏元墓群
该墓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截至2012年7月,该墓为国内已发现延续时间最长的一处元明时期家族墓地,是同时期国内保存最完整、占地面积最大的元代墓葬群。墓主身份高,葬有元代开国功勋陇右王汪世显及其子孙200余人,陇右汪氏家族自唐宋以来“袭越国公十二世”,一家“为官者一百八十余人”,著名的有“三王十国公”,3位驸马,文官中三品以上15人,翰林学士12人,武官16 人。迄今共出土各类文物735件,其中被省博物馆收藏225件,玻璃莲花盏托、元铜镜、彩陶侍俑、御赐金牌,特别是元哥釉青花大碗均属国内罕见的文物精品,是研究元明历史的珍贵史料。
中共中央西北局盐井会议会址
据史料记载,中共中央西北局盐井会议是红军总司令朱德主持召开的一次紧急会议,是红军长征在甘肃召开的岷州、榜罗、盐井、洮州四大会议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存各类革命文物40余件,2005年设立“中共中央西北局盐井会议纪念馆”,为市级国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国家级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
该保护区是当前甘肃唯一以秦岭细鳞鲑、水獭等水生野生珍稀动物保护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县内还有雷公峡、韩家沟丹霞地貌、露骨山、大爷洞、铁笼山等30多个后续旅游景区(点)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奠定了良好的后续资源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