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简称“匀”。贵州省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南地区出海重要交通枢纽,黔中经济区五大主要城市中心之一,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地级行政区首府。总面积2274平方公里,总人口为49万(2015),有布依、苗、水、瑶等33个少数民族,以布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7.08% 。市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个办事处、4个镇、1个乡(其中有1个水族自治乡)。城市建成区总面积为68平方公里(2016),市区人口35万(含流动人口)。
区划名称 | 都匀市 |
---|---|
行政级别 | 地级行政区首府、副地级市 |
区划代码 | 522701 |
辖区面积 | 2274 km2 |
人口数量 | 50.43 万人 |
车牌代码 | 贵J |
电话区号 | 0854 |
邮政编码 | 558000 |
行政驻地 | 贵州省都匀市文明路63号 |
气候条件 | 四季温和,冬暖夏凉 |
地理位置 | 贵州省东南部 |
都匀市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 | 区划代码 | 面积 |
广惠街道 | 522701001 | |
文峰街道 | 522701002 | |
小围寨街道 | 522701004 | |
沙包堡街道 | 522701005 | |
绿茵湖街道 | 522701006 | |
墨冲镇 | 522701106 | |
平浪镇 | 522701107 | |
毛尖镇 | 522701110 | |
匀东镇 | 522701111 | |
归兰水族乡 | 522701208 |
都匀市建制沿革
都匀历史悠久,殷商时为鬼方东南部地;
春秋时期。为牂牁古国东北部地。
战国、秦、汉时期,北部境属且兰,南境属毋敛。
三国时属蜀汉牂牁郡地并渠县,隋时属宾化县地。
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设置应州(羁縻州),都匀属之。后晋天福五年(940年),设都云县(因城东都云洞得名);
都匀原名都云,因城东1公里处有“都云洞”而得名。“都云洞”又名“九龙洞”、“仙人洞”,属天然石灰岩洞。据《五代史·楚世家》记载:“后晋高祖云福五年(940年)都云酋长尹怀昌率其昆明十二部……附于马希范”,这是都云的名称最早见诸史籍。
都匀行政建制始于五代时期后晋天福五年(940年)设都云县,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都云设置军民长官司。
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平羌将军何福镇压都云苗族人民起义后上奏朝廷,认为“云之为物,变化莫测”,应将“云”改为“匀”,取“均匀”之意。皇帝批准下诏,都云从此改为都匀。
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至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都云分别设置长官司、安抚司以及都匀卫;
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改设都匀府;
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改都匀卫为都匀县,隶属都匀府;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改都匀府为都匀县;
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都匀直属贵州省长公署。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都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建设日新月异。“都匀”一词在布依语里面是“彩云之城”的意思。建国初因三线建设而在市内设立众多国有企业,并在周边建设包括军工业在内的国有工业点,流入大量外来人口。
1949年11月,成立都匀县人民政府。
1956年,成立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成为黔南州首府。
1958年6月18日,设立都匀市。都匀市为多民族聚居地区,有汉族、布依族、苗族、水族、侗族等31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8.5% ;
1956年,成为黔南州首府;
1958年,划都匀县部分行政区为市,后又撤销;
1965年,恢复为市;
1966年,城关析置为县级市;
1983年8月,都匀县并入市内;
1983年,其余部分也并入市区。
都匀市地理环境
位置
都匀市境位于贵州省南部偏东地区,地处东经107°7′至107°46′,北纬25°51′至26°26′之间。东与丹寨、三都县毗连,南与独山、平塘县接壤,西与贵定县相邻,北与麻江县交界。东西宽64公里,南北长63公里,总面积2274平方公里。
气候
都匀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最冷的1月日平均气温5.6℃。夏无酷暑,最热的7月日平均气温24.8℃。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431.1毫米。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6.1℃,无霜期300天左右。都匀四季较为分明,三伏不热,冬行夏令,秋高气爽,气候湿润。
地貌
都匀境内北部多山地,中南部有狭长的河谷盆地,属于喀斯特地貌,颇多暗河洞穴。
都匀市自然资源
水能
截至2012年,都匀市拥有大小河流257条,总长1321公里,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6.8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4.75亿立方米,地下水2.12亿立方米。河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2.5万千瓦,可开发利用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矿产
截至2012年,都匀市拥有各种矿床、矿点、矿化点80余处。其中,铅锌矿探明储量为36万吨;煤储量2705.7万吨;铁矿石储量655万吨;重晶石储量536万吨;白云岩矿床化肥原料储量超亿吨。此外,磷矿石、硫矿石、萤石、石灰石、石英砂等矿产资源储量也较为丰富。
植被
都匀市土地资源丰富。其中,耕地面积近5万公顷;林地面积12万公顷;牧草地面积1.9万公顷;水域面积近3000公顷;土地后备资源为25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11.22% ,为城建、工业、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都匀自然生态保护完好。森林覆盖率达50.40% ,拥有原始森林、原始次生林、水源保护林等森林面积12万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7.33% ,绿地率达34.97% ,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为7.94平方米。
都匀市人口民族
截至2018年,都匀市户籍总人口504370人,比上年增加4237人。按性别分,男性人口258762人,女性人口245608人。按类型分,城镇人口276945人,乡村人口227425人。在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364805人,占总人口的72.3%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46.89万人,比上年增加0.18万人。
都匀地区生活着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仡佬族以及待识别民族“绕家人”等33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州人口的68.5% 。
都匀市风景名胜
都匀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除斗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外,还有文峰公园、百子桥、剑江河、归兰山、石板街等景区景点。
文峰园
贵州第一个开放性公园,建于1999年,征用原有的85亩农田改建而成,渐渐成为都匀民众的休闲中心。
百子桥
都匀百子桥,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因当地唐姓家族筹建也称唐家桥,建于当时城北的剑江河之上,桥长140米,宽8米,高11.5米,结构为七孔石拱桥,因为历史悠久并且多次扩建装饰成为都匀桥的典范。在1983年被都匀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1999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板街
都匀市区内的古建筑群景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也就是大约在1368到1398年期间。街长约300米,北侧的坡顶为原来的古城门,石板街是明清时期外地通往广西方向的必经驿道。公元1638年,徐霞客也曾到都匀游览,经此街离开都匀城。整条主街有88间店铺,大红基调,风格古朴典雅。石板街九十年代初期,石板街曾经由相关部门维修改建,成为了别具特色的古建筑群。
斗篷山
斗篷山景区是中国内距离城市最近的原始林区,位于都匀市西北部,距市区22公里,与贵定县、麻江县接壤,雄踞于苗岭山脉中段,总面积61.8平方公里,斗篷山主峰海拔高度1961米,山上有峰峦、峡谷、溶洞、溪流及瀑布等景观,原始森林覆盖率近90% ,其中海拔1800米的高山台地上,有原始古林近百公顷,林木根部全部长在岩石缝隙之中,随处可见树抱石、石抱树、树搭桥的奇异景观。斗篷山的国家保护植物有鹅掌楸、红豆杉、马尾树、十齿花、香树、高山杜鹃、兰花、龙胆花等。
归兰山
归兰山,位于都匀市阳和水族乡境内,距离都匀市城区50公里。“归”在水话中意指溪流两旁的山峰,“兰”在水话中意指溪流,从其名可知归兰山奇峰环抱,清泉穿行其间。2009年,归兰山被《贵州都市报》及读者、网友推荐评为“贵州十大非著名山峰”之一;2013年初,水族文化旅游暨归兰山景区建设被列为贵州省“5个100工程”和黔南州“5个20工程”建设项目之一。
都匀市名优特产
都匀毛尖由毛泽东于1956年亲自命名,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雀舌茶”,是贵州三大名茶之一,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贵州都匀市。都匀位于贵州省的南部,市区东南东山屹立,西面蟒山对峙。
2014年,都匀市将茶叶发展基金由原来的600万元增加到1500万元,以进一步培育毛尖茶产业,挖掘百年毛尖茶文化,提升都匀毛尖茶品牌。
都匀冲冲糕:一般在春,夏两季的时较少,在秋,冬天时较多。
包谷粑:新鲜玉米制作而成,外面包裹玉米叶,可直接食用,也可煎、蒸、油炸食用。
黄糕粑:糯米和红糖制作而成。
独山盐酸菜:出口国内外的名产。
三都铁板烧;盘江狗肉;惠水毛肚、牛头牌牛肉干;罗甸荷叶粑。
都匀糟辣椒:用每年新鲜的红辣椒洗净,机器或人工打碎,加入白酒、盐、少许味精和白糖搅拌均匀后,盛入瓦坛中密封一个月,整个过程不能沾半点油星。使用方法:炒菜、煮汤、炒饭的调料,既有酒的香醇,又有辣椒的辛辣,是都匀人家家必备的佐料。
苗家酸汤鱼:苗家酸汤鱼是一道独特的美食,鱼肉在酸汤里煮开约3~5分钟即可食用,经过酸汤煮的鱼鱼肉酥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