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翠屏区的特产叙府糟蛋是什么,本文主要介绍叙府糟蛋,下面一起看看宜宾市翠屏区叙府糟蛋的介绍吧。
叙府糟蛋
叙府糟蛋为四川宜宾特产,由鲜鸭蛋加醪糟、白酒、红糖、川盐等料浸渍而成,用料考究,工艺精湛,成品风味鲜美,食法独特,曾是享誉海内外的川味名吃,常作为各类重要宴会的冷盘佳品。
叙府糟蛋的制作始自清代,成型于20世纪中期,复兴于80年代,因其造法繁复,制存周期长,成功率较低而尤显珍贵,时为众多食客念兹在兹,但这也正是它后来消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叙府糟蛋
宜宾古为僰地,汉属犍为郡,宋由戎州改叙州,至明洪武六年始为叙州府,故别称戎州、叙州、叙府。叙府糟蛋又叫作宜宾糟蛋,初期经历了从私人朋友圈走向大众市场的过程。
同治初年,宜宾人张竹君在酿造醪糟酒时,将鸭蛋放入其中防止酒质酸败,后来发现鸭蛋在长期浸后泡蛋壳脱落,蛋体晶润光洁,食之竟味美可口,便如法大量炮制,并分赠亲朋品尝。
张家本当地望族,竹君自是廪生,亲友又不乏官吏之辈,于是这款被时人称作“南糟蛋”的偶得佳肴,遂经巴中教谕周华东、礼部左侍郎薛焕等人之手,再转赠同僚,逐渐在他们的朋友圈中流传开来。
新鲜鸭蛋做原料
光绪年间,宜宾另一廪生孙融向张竹君习得南糟蛋制法,改良后投入批量生产,以“大众糟蛋”为名陈于自家大吉祥干鲜店,正式在市场上销售。入民以后,又有晋恒昌、兰香斋、正盛和、稻香村、天福园等店陆续制售糟蛋产品。
其中以正盛和的“陈年糟蛋”最为著名,该店老板杨玉山本是晋恒昌技工,自立门户后专营糟蛋,由于制造精良,先后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和四川省劝业会上斩获殊荣,声名鹊起,产品广销成都、上海、港澳及南亚地区。
50年代初,宜宾食品公司成立,老店的糟蛋技工被聘作技术顾问,开始大批量生产“金鸭牌叙府糟蛋”,1957年以60万个产量达到鼎盛。80年代是叙府糟蛋的第二个黄金期,各地订单纷至沓来,曾一度打入日本市场。
这一时期的叙府糟蛋制作工艺已更趋成熟,总体可概括为“三准备”、“三进坛”、“一翻坛”。
“三准备”
一备主料。选体大色白,新鲜均匀的优质鸭蛋,先看是否为醒蛋(川中俗语,指选购禽蛋时,透光观察剔除劣次品),洗净晾干再用竹筷敲破,微损外壳而不伤蛋膜,使其产生裂纹但保持蛋液不外溢。
二备辅料。以醪糟、高度白酒、米易红砂糖、精盐按比例调匀成糟汁;另备高度白酒、红砂糖、精盐、陈皮、花椒、熬糖(加水熬制起丝后的红糖)等料,以作后续浸渍之用。
三备器皿。准备两个完整无损的陶制土坛,洗净晾干,并确保加盖后的密封性良好,同时准备相应的泥草封土。
“三进坛”
首次进坛。取陶坛一个,在坛底铺一层糟汁,上面放一层鸭蛋,其后层糟层蛋依次放入,直至装满,最上面再铺一层糟汁,加盖并泥草封固,贮存三到四个月(冬冷取长,夏热择短)。
二次进坛。将原坛鸭蛋取出,除尽剩余蛋壳,切忌损伤蛋膜。后转入另坛,以高度白酒浸泡两到三天,以蛋液全部凝固不再流动,蛋膜膨胀为度。
三次进坛。从白酒坛中取出鸭蛋后,重新按照首次进坛的顺序,将蛋与糟装回原坛,另加入红糖、精盐、陈皮、花椒、熬糖等料,密封存放于阴凉通风处。
“一翻坛”
再次封存三到四个月后,要进行翻坛工作,即交换上下层鸭蛋顺序,使之浸渍均匀,这时如发现糟料不足,应及时补充。翻坛过程中如遇损坏的鸭蛋要及时拣除,翻坛后仍须封存。
从首次进坛之日起开始计时,一年之后方能成熟,可逐一取食。每次取蛋后,余蛋要原样封存,时间越久品质越优,最长可达五年。出坛后的糟蛋色泽酱红,通体光亮,气味芳香。
叙府糟蛋又叫宜宾糟蛋
叙府糟蛋一般作为筵席冷盘甚至是中盘。上桌前先用温开水洗净蛋表附着物,剥去蛋膜放入盘中,切为两片或四片,盘中再放适量白糖,滴上几滴白酒、少许麻油即可。食时将蛋与调料搅匀,蘸一丁点儿放入口中细品慢咽,只觉蛋质细腻,鲜甜异常,糟味醇香,下酒而食味道更长。
叙府糟蛋也可入菜合烹。川菜名菜糟蛋鸭子和糟黄鸭子均以其为原料,虽只一字之差,但制法却大不相同,前者是以糟蛋制泥加料兑汁,抹于煮熟的鸭体内外,上笼蒸至耙烂;后者是将先鸭子炸酥、蒸耙,取糟蛋黄加料成糊,下锅炒香并与玉笋合炒勾汁,最后淋于鸭身。
两道菜都有浓郁的糟蛋香味,皆为筵席大菜。下面附一张早年高级川菜筵席席单(鲍鱼席),此席中盘正是叙府糟蛋。
早年的高级川菜鲍鱼席席单
90年代后期,原宜宾市食品公司改制为鸿泰食品有限公司,几年前被另一家企业收购,叙府糟蛋的生产由于各种原因逐渐减少,目前几近消失。民间的叙府糟蛋制作,也随着懂此技法的老一辈手艺人的离去而尘封在记忆之中。
小链接:中国的糟蛋
糟蛋是中国传统食物,至迟明代已有,明人宋诩的《宋氏养生部》始录糟蛋做法。清代四川华阳才女曾懿在《中馈录》中,提到制作糟蛋时有敲蛋破壳的环节。
清民之际,四川的叙府糟蛋、浙江的平湖糟蛋、河南的陕州糟蛋已成名品。平湖糟蛋和陕州糟蛋据传有些渊源,叙府糟蛋与二者最大的区别是成品无蛋壳,色酱红,制法、食法及风味独特。
与叙府糟蛋风味不同的浙派糟蛋